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体育与健康>>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体育教师在全国十四城市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
信息时间:2013-08-03     阅读次数:

战酷暑,练硬功,全国比赛创佳绩

-------常州体育教师在全国十四城市体育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大奖

 

201372529日,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全国十四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比赛暨论文报告会在广东湛江市举行。本次比赛除特邀的东道主湛江市以外,共有来自全国十一个省、直辖市的十五个城市代表团参加,我市共派出20人的代表队,领队王渺一教授,小学组徐涛、欧园明、王杰、朱茜菲、张崴、范德举;初中组钱旭东、王晖、尹剑明、张小瑜、钱程、王娟;高中组付新星、付兵、王姣、何宇亮、赵金华;以及论文现场报告和答辩的周建军、狄文茜老师。大家经过前后共计3天半的角逐,我市代表团获得团体总分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十四人分别获得不同组别技能比赛个人一等奖、七人获得论文评比一等奖的佳绩,为我市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画上了绚丽灿烂的一笔。

蓄积能量------赛前训练

本次比赛专业要求很高,比赛项目全面,既有理论考核、又有专项技能测试;既有集体队列比赛、又有个人教学技能评比;既有田径、球类、体操项目技评,又有优、良、及格、不及格量化标准,既有全面性、基础性的要求,又有区分度的竞赛特点,难度大、要求高、范围广。为了能顺利参加本次比赛并取得好成绩,从71日暑假第一天,直到24日比赛前一天,王渺一教授就组织大家进行系统的集训,每一次训练王教授都亲临现场并自始至终进行指导,由于天气炎热,只能将训练时间安排在每天的清晨,有的老师6点钟就得从家里动身,准时赶到运动场。奔牛高中的赵金华老师每天要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从未间断。但再苦再累,大家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努力训练,为我市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提高自身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所以,从训练的开始阶段,首先熟悉每一项技能的动作过程,再逐渐提高动作要求和动作质量,最后要在比赛的模拟条件下逐项完成。每位参赛教师,每次训练都十分投入,结束后都是汗流浃背,衣服湿透,手上的皮磨去一层又一层的老茧,但再苦再累老师们也毫无怨言,因为,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收获。

展我风采------赛场拼搏

“湛江的天,孩子的脸”,这是海洋性气候的一大特点,我们也正好赶上湛江每年这个季节的多变气候,前几分钟还是阳光灿烂,白云飘飘,可瞬间就是乌云密布,大雨滂沱。这无形中给我们的比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家不仅要战胜不利的客观条件,同时还要战胜心理障碍,特别是刚下过雨的场地较为湿滑,增添了几分危险性,但无论怎样,也挡不住我们常州体育老师潇洒的赛场英姿和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每一次跳跃、翻转都博得满堂喝彩,并得到现场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参赛的其他省市代表团也纷纷向我们投来几分敬佩的眼光。期间,也遇到了诸多困难,特别是首日的跳远比赛,面对烈日酷暑和个别队员腿部伤病,大家不惧艰苦,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客观和主观的不利条件,并以全队超水平发挥完胜整个比赛。

收获成功------引领未来

由于常州队住地距离赛场比较远,老师们每天早上7点开始出发,一直到晚上6点一直耗在赛场上,就算是不比赛也会使人非常困倦,再加上每天艰苦的大强度的赛程,几天下来大家已是身心俱疲,每个人多是保持同一个姿势,仿佛再没有力气拖动自己的身体。但是,当成功的捷报传来,特别是得知我市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团体一等奖,同时还获得了多人次的个人一等奖,大家一下子又兴奋起来了,特别是激动人心的颁奖盛典,让每个人都沉浸在幸福与欢乐中,因为这是我们辛苦付出后的收获,这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结果,这是属于常州体育教师的骄傲。

颁奖结束后,漫长而又丰富的比赛也告一段落了,通过这次参赛,我们收获很多,团队、拼搏、荣誉、收获、蜕变、飞跃等一个个词语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一一浮现,真可谓是一次参赛,一次历练,一次收获,一次蜕变。这次比赛使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可以骄傲的说,面对全国直辖城市(天津、重庆)、省会城市(武汉、长沙、西安等),常州体育教师毫不逊色,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常州的优秀体育教师们必将创造出更加辉煌成绩。

                                              (范德举、王渺一)

 
我市体育教师在全国十四城市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jpg
2.JPG
3.JPG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原体卫艺司司长曲宗湖到常州代表队赛场看望选手们.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