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语文>>常州青语>>龙城花絮>>活动资料>>文章内容
杨再隋教授对于第四届全国苏教版小语课堂教学大赛的精彩点评
信息时间:2013-04-07     阅读次数:

 杨再隋 教授点评:(完整版)   

   

亲爱的苏教版老朋友和新朋友,我心目中最可爱的人,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上午好!  

   

我听了19节课,整整坐了两天半。这19节课,有个很好的导向,就是积极倡导、重视小学语文低年段的教学,为中高年段教学打好基础;积极倡导识字、写字教学,为阅读、作文教学打好基础;积极倡导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开了一个先河,倡导了一个新的风气。这个导向好!  

   

我在全国各地跑了很多,现在大多不重视低年级教学,大多不重视识字写字教学。一般都是高年级居多,高年级更能讲深讲透,高年级最能展示教师的才华。五六十年代,最著名的教师,大部分是是低年级教师,包括我们最尊敬的已故教 师斯霞 老师,我们最尊敬的 王兰 老师。我曾经参加一个编辑工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许多特级教师都是低段的。1995年,我参加湖北省的评特小组,小学评出的几个特级教师,全是低段的。  

   

当前的教学改革,我个人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教学改革重点是如何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言语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现在理解太多,讲深讲透太多。  

第二,课改是如何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是难点。  

第三,关键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打造一批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有教师综合素养的教师队伍。我经常想,大赛要淡化比赛的层次,要看重我们的经验交流,相互的学习、沟通。我今天的点评有可能评委的打分太一致,请谅解。  

谈下面几个问题:  

   

一、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快乐的、创新的课堂。  

   

语文课堂要容得下学生错误和教师的缺点,这就是生活本身。我们不是人为地制造生活,不是虚假的、经过包装的。我常常讲,一堂课最大的缺点是没有缺点,课堂上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提不出问题,发现不了问题。课堂上最忌讳的错误是学生不犯错误。我们常常追求完美的课堂,其实,这恰恰是最不完美的课堂!去年我在南方的一所小学听过一年级的学生上《司马光》一课,老师很紧张。老师让小朋友用一不小心造句,没想到学生造句造得非常好,讲得很多生活当中的事。但是点评时却认为学生的造句消极了。但我觉得很好。学生的成长正是在不断摔跤中成长,不打败仗的将军不是好将军。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犯错、不断纠错的过程中成长的。我们要宽容学生的错误、也要宽 容 老师在课堂上的缺点甚至错误。海南的 张 老师教学《夹竹桃》,尽管这堂课对夹竹桃的具体形象我们感知得还不充分,尽管我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也不是到位,但老师标新立异地设计了感动中国的十大名花,自己写了颁奖词,让学生写颁奖词,我个人感到有创意。要知道,这是六年级下学期,从学生写的来看,也不差。老师注意了读写结合,注意了对学生潜力的充分发掘。当然,这堂课我们抽象到一个概念的东西,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也可能他的要求偏高了点,但是我总想,有缺陷有创新,远胜过那些完美的评优。再如广西的 黄 老师,一个年轻的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穿着裙子,我担心她感冒了。虽然我不大喜欢听她对孩子们喊孩子,她自己本身就是孩子;虽然我不大赞成她对学生的评价老是非常棒”“非常好,但是她教态和蔼可亲、亲和力强,学生课堂上活跃,参与面大。尤其在识字教学设计上,颇具匠心,在层次我会说”“我会记”“我会写使识字教学层次分明,一步一个脚印儿达到目标。她鼓励学生去发现不同的特点,从而引出了许多同偏旁的字。我感觉到尽管这是个年轻的老师,但是她有创意。江苏 吴江的汪 老师,她对教材把握得很准,注意了老文新教,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新的解释,知道什么?学生讲出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她说,要宽于待人,不要老是相持。课堂要真实,是师生真诚的心与文本碰撞,讲真话、抒真情的平台。不要轻视学生有错误的声音,赞美他貌似正确的讲话,这种错误不纠正,我认为,可能会引起学生人格的改变,给孩子投下双重人格的阴影。如果在课堂上老师有缺点,那是是美丽的缺点;如果学生有错误,那都是可以谅解的美丽的错误。  

   

二、语文课堂是学生自悟、自得、自主实践的课堂。  

   

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是贯穿整个课标的一条思想主线。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要看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参与面大不大,参与程度深不深?是几个优生在表演,在发言,还是大部分学生参与了?学生思维活动力有效不?思维是否在表层徘徊?学生言语的鲜活度?是不是他自己的话?举例:李智慧的朦胧,学生讲就是在雾中的感觉,这就是他的语言。孩子言语实践的落实力?有多长时间搞听说读写,听说读写效果如何?这些课,老师们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课堂上 许多 老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安徽合肥 李智慧 老师教学《识字8》,读字时要求学生轻轻的,柔柔的。现在课堂上的读,太假,拿腔拿调的读,太多啦。我喜欢刚才那位 陈雯雯 老师的课堂,她自然、平时,从容,没有拿腔拿调,十分自然从容,我就喜欢。通过读,强化了音形义的暂时性神经联系,通过读,看到字,就马上想到读音、字义,通过读,让孩子对学习语言产生兴趣。她还通过做课间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识字,把游戏活动与识字教学巧妙揉和在一起。她编了首儿歌:小朋友,起得早,大家都来做早操,踢踢腿,弯弯腰,挺胸抬头身体好。这种游戏活动使儿童保持旺盛的精神,集中注意力,这种游戏活动,有益于低年级孩子的身体健康。一二年级的孩子保持十五分钟就不得了了。她还结合了识字教学。她多次让学生书空,这个传统做法好。这个书空让学生将肉月旁与月字旁,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主动性绝不是课堂上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讲风不息,问风日盛的现象。柳斌也提出来了。学生把字写好,是讲出来的吗?那是练出来的。光懂,能写得好吗?一二年级肌肉群没发育好,要多练。识字、读书 、作 文是 老师讲出来的吗?我老是想,为什么有些老师热衷讲,喜欢讲?不讲个痛快不罢休?为什么不把这个时间让学生运用于语言实践?问,是当下语文课堂的常见病,多发病。老师按课文情节的发展自己主观地提出问题,然后按着问题逐层推进,把课讲完。这些问题不是来自学生,而是来自教师的大脑。许多的问题是不假思索就可回答的问题,有些问题是伪问题,不需回答。老师把这些编成问题,据此推进教学过程。这些问题,大多数既无言语训练价值,更无思维训练价值,也无教育价值,这些问题表面看起来很活跃、热闹,这种热闹,是另外一种美丽的、有诱惑的被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失了好奇心,没有了惊奇感,没有了自主发现,没有新奇的语言想法,这种舒舒服服的学习活动和懒汉思维,导致低效的言语实践,宝贵的时间就在这种枯燥、乏味、机械的活动中,悄悄溜走了。课堂上,教师的精彩掩盖不住学生的无精打采,课堂表面的闹腾遮掩不住学生思维的贫乏和情感的丧失。老师们,我们不要诚心去塑造儿童,要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在这样的引领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在成长。教师的职责不是控制,不是压抑,而是在激发兴趣、激活思维,点燃情感,让学生张开想象和思维的翅膀飞起来!  

   

三、建构课堂文化 ,提高语文教学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价值。  

   

课堂文化,是师生与文本间通过相互作用,积淀升华而形成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教学精神,课堂风气、课堂习俗和课堂规范。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本是一种文化,是传承人类文明的活动。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通过倾听、对话,在相互交往中实现精神的相遇、心灵的共振,情感的共鸣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从而分享在对话中所蕴含的知识、情感,智慧。作为文化活动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有文化品位,并体现一定的文化价值。语文教学,要杜绝低俗和平庸,抵制污染和喧嚣,让语文课堂成为无污染、健康的绿色课堂。李智慧的话,很智慧。课堂上要静静的,专注地思考。不要老是那么吵,这是理想的课堂,这是快乐的课堂,是轻轻松松的课堂。语文教学本来就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把生活隔得那么远,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语文主要不是靠知识的传授、灌输,而是靠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非常重要。可以说,教师的文化视野、文化品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一般来说,我做了调查,教师朗读好,这个班读得好,字写得好、朗读得好,学生也跟着好。老师的文章写得好,一般来讲,学生的作文也写得好。教师本身,就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要特别提到山东聊城的 刘志国 老师,他的朗读特别好。一站在台上,我就感到,这是我心目中的语 文 老师。但是他误读了我们大赛的要求,在课堂上误入藕花深处。江苏扬州的 莫祥慧 老师,教学二下识字6.词串,应该是词语诗。这是苏教版的特色。编者把若干词语组成一首有形象有意境的小诗,老师把一个幸福的农家小院夏夜呈现的具象活脱脱地呈现在课堂上,当学生饶有趣味地读书时,老师先教独体字,再教合体字,她的识字写字有梯度、有层次、有目标,有要求。教师自己的语言很好,字也写得很好,整堂课我体会到有比较高的文化品位。我比较高兴地看到,不少教低年级的男老师。安徽的 张 老师,他在课堂上对低年级教学的那种爱,对语文教学的那种爱,体现出了一个男老师的儒雅、文雅,很绅士。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文化韵味。再如山东青岛的 李艳 老师,教学《灰椋鸟》,她以灰椋鸟归林作为切入点,长文短教,把握得比较有度。让学生通过读找出重点词语,并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师在阅读中关注表达,让学生写出来。体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重视朗读、默读。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自读自悟。《如梦令》,老师的引读,让学生读出韵味。我们不得不佩服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功底,让学生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槐乡五月》的 王 老师,注意挖掘识字写字的资源,把课文中的词语让学生读写,指导写字十分到位; 江苏许乐 老师,基本把握了三年级学生的学段特点,做了有益探索。  

   

四、关注汉语言文字特点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要聚焦语言文字运用,把语文课上成学生言语实践活动课。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标很少用特别关注”“尤其重要这样的字眼。  

   

那么,和课标有关的,我们要关注那些语文的特点呢?  

   

 第一,汉语言文字教学,是母语教育,学生不是从零开始的,他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母语,如何运用口语优势学习语文?更便捷地将口语转换成书面语?   

   

第二,靠个体语言实践学习语言,因此,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语言文字。  

   

第三,由于学生学习的是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注意语文与社会经验、与认识事物的关系等等。  

   

第四,汉字是方块字,表意文字,隐喻性强。因此,对文本要充分感知,体验,感悟。特别讲一讲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在教学中要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课堂上应是书声琅琅,写字的声音,不是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教师要精讲巧问,惜时如金。主要指导学生语文实践,不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多然学生在运用语言当中自行理解;要强调综合运用。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为了生活实际的需要,不是纸上谈兵;一切为了实际生活的应用。第五,语言运用在阅读上主要是理解、习作和积累。通过阅读,学习写字,造句。学习谋篇布局方法,学习行文中的表达手段。  

   

老师们,语文教学中最集中最有效的运用是写作。包括字词句篇综合和听说读写的整合。可以说,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标志是作文水平。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过去,我们过于强调了阅读的作用,仿佛写作不过是阅读的副产品,对整个语文教材的编写影响太大,现在主题做成单元容易误导学生讲深讲透,写作部分在教材里被淡化,弱化。人类正是在运用语文中逐渐理解。我们的观念要改变:阅读,要指向言语表达。写作,是阅读的目的。从过去的阅读本位转向写作本位,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意识。老师们,每周光靠两节作文课是写不好的,我主张,要在阅读中多搞些小练笔,强调读写结合。  

   

我们期盼的语文课堂,是教素质的语文课堂,在课堂上不仅是老师的独白,不仅是单一独白,而是相互的对话,是多向的对话;我们希望的课堂,是生态的,绿色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知识可以再生,能力可以迁移,智慧得到生成。当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课堂是真正儿童化的课堂,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由于时间关系,难免挂一漏万,几位老师尚未点到,请谅解。  

   

老师们,是我心目中最可爱的人!谢谢!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