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考核评价>>试题精选>>中考专题>>文章内容
实验初级中学中考二模卷
信息时间:2012-12-30     阅读次数: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1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2分)

浮躁常夺静境,喧总乱心情;纷争带来烦忧,làn斗让人焦愁;攀比往往积郁,妒引火自煎。天恒鲜灿,地恒葱蔚,人恒秀灵,若走不出物欲的牵bàn,功利的诱惑,恩怨的纠结,爱恨的缠绕,那么,我们便享受不到风轻云淡的恬mì,山岚水漪的逸趣,情草爱花的浪漫……

2.默写。(6分)

1)大漠孤烟直,         

2          ,浅草才能没马蹄。

3)东风不与周郎便,         

4          隔江犹唱后庭花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夸张笔墨勾勒出边塞雪景,烘托诗人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3.选出对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3分)                 】【

A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聪明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席德一起受波莉姨妈的监护。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让波莉姨妈无可奈何,而他也总能想尽办法来躲避惩罚。

B汤姆索亚最亲密的伙伴是乔治哈波,他们二人在墓地了印第安人乔杀死鲁滨逊医生,在杰克逊岛度过难忘的“海盗生活”,并参加了镇上人为他们举行的丧礼,还一同挖出了印第安人乔藏在山洞里的一大箱金币。

C保尔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是因为父亲早逝,家庭困难,他不得不过早辍学走向社会。做过食堂的烧炉工、发电厂工人、木材厂工人,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革命的队伍里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D冬妮亚是保尔少年时期的知心朋友、恋人,因为理想与信念的分歧,最终分道扬镳。丽达是保尔青年时代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彼此爱恋,可他用“牛虻”的方式处理了对丽达的感情。

(二)运用(共9分)

4.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不超过4 处)(3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之际,无数人把目光投向了鲜艳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党旗。这是一面引领希望的光辉旗帜,这是一面民心所向的光辉旗帜,这是一面开创未来的光辉旗帜。从今天起,校刊将推出《红旗飘飘》专栏,通过介绍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展现共产党员的先峰模范,坚定党对大家的信念,激励全校同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

 

5.例句是为图2配的注释,请借鉴这一形式给图1也配上一句话。(2分)         

1                          2

例句(图2注释):

聪明人把嘴放在心里,愚蠢人把心放在嘴上。

1注释:

           

6.市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市树的确定,不仅能代表一个城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文化底蕴、精神风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且对带动城市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常州市将广玉兰树作为市树的原因。(4分)

材料一:广玉兰属亚热带树种,常绿乔木,树姿端整,在我国长江流域生长良好。树阴性,较耐寒,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之地,故在河岸、湖滨发育良好,具有较强的抗毒能力。广玉兰在庭园、公园、游乐园、人行道旁均可栽种,大树可孤植于通道两旁;中小型者,可群植于花台上。常州天宁寺、红梅公园、兰园等处均配植于各式古今建筑旁,给人舒适、典雅、美观的感觉。

材料二: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冰雕玉琢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经长成近两寸的圆茎。圆茎上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材料三:广玉兰树姿优美,叶厚有光,花大而香。盆栽可作为室内大型花木置放,或装饰阴面门庭,是适合亚热带栽培的珍贵观赏树种。可做孤植树,或列植于道路两旁,也可群植,是城镇绿化的重要观赏树种。花含芳香油,可制成鲜花浸膏,叶可入药,治高血压,同时对二氧化碳、氯气抗性强,并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吸烟尘能力强,是城市优良的抗污染绿化树种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说明文《人为什么会害怕》,完成78题。(4分)

①人们最常见的害怕对象是什么呢?答案是:蛇、虫、老鼠、高处和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没错,它们对人都意味着危险。设想一下,如果让你做人类进化的设计师。你要做的就是尽力保证人能在随处可见猛兽毒蛇的原始环境中生存下来,而这个原始环境中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弱肉强食。你会怎么做?你会让远古人类的大脑运行怎么样的程序呢?没错,让他们学会害怕。这是他们唯一的生存秘笈

②学会害怕是人类适应环境的必然结果,因为害怕可以保护我们。一项研究对儿童进行了长年的跟踪,试图发现他们害怕的对象以及以后的经历。最后发现幼年时怕高的孩子以后一般不会从高处坠落受伤。他们本能地害怕高处,这对他们是种保护。

③虽然有些恐惧是可以学习的,但很多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天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没有跌落过的孩子就不怕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且正是因为他们之前就怕高,所以才一直没跌落。

④很多年前有一个与恐高有关的调查。心理学家把小婴儿放在桌子上,两个桌子之间用透明的有机玻璃连接。婴儿们可以很轻松地通过这个玻璃板爬到另外一个桌子上,但几乎没有人会这么做。因为有机玻璃给婴儿们的感觉就是:他们会掉下来。很明显,婴儿天生有对高度的恐惧。随后心理学家们又让小猫通过有机玻璃板,小猫们因为害怕而挤在一起。然后是鸭子,结果呢?鸭子们径直走了过去。为什么它们不害怕呢?因为鸭子会飞,所以这对它们来说没什么可害怕的。

⑤天生会害怕让我们逃避了饥饿或死亡的危机。事实上,研究表明,我们会不会害怕是基因决定的。而且,害怕还有一个“门槛效应”。你对某些事物的害怕最开始可能不会出现,直到你的大脑完全成熟,合成某些激素,并且你的压力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害怕才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恐慌症和广场恐惧症在青年期之前一般不会发生的原因。

  ⑥害怕开放空间是什么感觉?“广场恐怖症”的患者对此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害怕穿过街道、商场、广场等一切开放的空间。穿过一片开阔地值得害怕吗?没错,对我们的祖先来说,走过一片开阔地,意味着暴露在猛兽的视线中。而躲在灌木丛中或洞穴中要安全得多。

  ⑦孩子们比大人害怕得更多,这也有人类进化上的意义吗?是的。婴儿害怕父母离开,尤其是母亲。这种恐惧在一岁左右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个时候孩子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也是最强的。妈妈一旦离开房间,孩子就会哭。婴儿的哭声会让母亲烦躁不安,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抱着他,给他喂奶。这对婴儿来说是最安全、最有利于生存的做法。人类的进化就是这么的神奇,充满智慧。

7.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          

A.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显著特点是运用设问手法,先提问再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步步向读者阐述人类进化方面的比较深刻的道理。

B.第①小节画线句所说的意思离不开“人类的进化”这一前提条件。因为人类的生存秘笈还应该含有其他方面。

C.文章第④小节通过婴儿、小猫、鸭子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从进化的角度看,婴儿和小猫比鸭子要高级一些,因为它们懂得害怕能保护自己的道理。

D.文章第⑥小节阐述的道理与我们生活中熟悉的“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不一样。

8.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章结尾所说的人类进化的神奇和充满智慧主要体现在哪里?(2分)

                    

(二)阅读微型小说《扳着指头数到十》,完成912题。(共12分)

扳着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新布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我问:爹你几时回?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了!

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三十四天!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娘替爹收拾东西虽然简单得没有啥好收拾的,但在那简单的收拾中同样体现出娘对爹的关爱和牵挂

B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娘用儿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说出,就是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事理分担思念之苦

C文章标题扳着指头数到借富于形象感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了儿童时期的对远行的亲人的热切思念。

D文章用朴实纯真的文字勾勒了一家人朴实纯真的内心世界,再现了一种洋溢着和美、宁静与温馨的家庭生活。

10.文章主要写一家人在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其间还插入了一段与瓦匠相关的叙述。从情节安排和主题表现角度简要说明这段叙述的作用(3分)

                    

 

11.文章中前后两次写娘笑了”:一次是:娘听完我不想 送还泥的理由时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另一次是:我和爹对话时娘插进问了我一句话后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联系上下文简要解释这两次笑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3分)

                    

 

12.“捏泥狗、收鸡蛋、攒馒头”家庭各成员这些特定的作法有何相通之处?作者又是如何突出其中每一种作法的个性色彩的?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阐释(4分)

                    

 

 () 阅读林清玄《生命的接榫》一文,完成1316题。(共12分)

装潢房子的时候,我到林口卖古董家具的店买了一些清朝的门窗,请木工把窗花的部分拆下来,镶嵌在新家的门窗上。

为我们装潢的木匠已经是台北一流的师傅,任何细作的家具都难不倒他,但是当他看到那些清朝的古门窗时,也忍不住赞叹不已,言词中充满了敬仰与神往。

他说:“看到这些古代的门窗,作为一个木匠,就好像听见国歌或看见升旗,忍不住要立正敬礼呢!”

我问他说:“你觉得清朝的门窗美在哪里呢?”

“不论是构图、组合、接榫,都是一百分,无话可说。你看这四面门窗,没有用到一支钉子,古代也没有黏合胶,却可以接得如此完美,保留到现代,完全没有损害。”他说。

确实,这也是我每次看古董家具都会感动不已的原因。古代的工匠只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最朴素的材料,却成就了最繁重的结构与最华美的形式,那样超凡的巧手越过了时间与空间,使我们在百年后仍为之叹息不已。

我忍不住问木匠师傅:“如果把这窗花交给你,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不用钉子与胶水,你办得到吗?”

他沉吟了半晌,说:“我可以做得一模一样,甚至做得更好,但是我不能做,也不愿意做。”

“为什么?”

木匠师傅道出了一个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他说,如果他要以手工不借助任何机器,做出一个镶满窗花的窗子,至少要花一个半月的时间。以一天工资三千元来算,加上材料,一个窗至少要卖十五万元,可是买一个真正的古窗只要五六千元。何况,有谁在装潢时,愿意让工匠花一个半月,只做一扇窗呢?

“再说,古代的人盖房子、做门窗,都是为子孙来思考的,他们的眼光、用心,至少在百年以上。现代人很少在同一个房子住十年以上,何况是对待一扇窗呢?”木匠师傅说,“在时间上,我不能做;在用心上,我不愿意做。”

从前,我一直认为古人的手工好,才能做出那么好的明代清式家具。木匠师傅为我释疑,其实现代的工匠也可以做得一样好,只是没有古人的时空,也没有古人的心情吧!

木匠师傅花了几天的时间,就把窗花拆下全镶在墙壁和窗台上,墙壁后面装了壁灯,窗台后面则可以引进阳光。

不论白天或夜晚,只要阳光与灯光照过清朝的美丽窗花,屋内的光就迷离了起来。在迷离中,我总会想:古代的木匠是在什么情景下,做出这么美丽的窗呢?他们大多没有留下名姓。清朝我认识的工匠只有齐白石,在他的传记里读到过,从前的木匠到大户人家做装潢,往往一住就是两三年。如果是到寺庙,一住二三十年也是常有的事。他们花费青春、岁月与心力,选用最好的木材,用最细腻的方法,就是要做出最好的家具,并且传诸久远。

以中国的木作来说,最了不起的方法就是“接榫”——让木头与木头以阴阳、虚实、凹凸、伸缩来咬合,图案、结构、形式都已到了完美的境界,而且经历百年也不会朽坏松脱,这是多么精巧辉煌。

只要我们有一点人文艺术的素养,就会羡慕古代木匠的接榫哲学,了解到不用钉子与胶水而能密合,不只是木匠,也是生命里最完美的境界。

在我们年轻,刚刚会欣赏木作接榫的时代,谁不向往此生的爱情、婚姻、友情、人际关系都可以那样完美地接榫昵?

可惜的是,由于时空的错谬、因缘的落差、用心的不同,我们往往无法那么完美地接榫。后来不得不借助机器、铁锤、铁钉、黏胶,使那随时可能松脱的情缘勉强组合。直到有一天,啪啦一声,完全地碎裂。

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能像木匠一样追求完美,选取最好的木材,用最细腻的接榫,有千百年的用心,说不定我们也可以塑造出完美的、永不朽坏的情缘!

在迷离的清朝窗花下,我这样想着。

13.选出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                                    】(2分)

A.林清玄,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文字清新隽永,内涵深刻富有哲理。文如其名,“清”和“玄”是其散文的两大风格,本文就是很好的例证。

B.从文中“古代的工匠只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最朴素的材料,却成就了最繁重的结构与最华美的形式”一句感慨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朝的窗子很美。

C.作者所写的“生命的接榫”,其实是借“接榫”痛斥现代人的浮躁、功利,作者希望人与人之间能不借助任何外在的东西进行沟通,一团和气。

D.“他们花费青春、岁月与心力,选用最好的木材,用最细腻的方法,就是要做出最好的家具,并且传诸久远”这句话连用三个“最”字强调了木匠们只有愿意花费青春、岁月与心力,才能造出完美的,永不朽坏的家具。

14.根据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说说“生命的接榫”的含义。(3分)

                    

1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北一流的木匠师傅为什么看到那些清朝的古门窗时“忍不住要立正敬礼”。(3分)

                    

16.联系上下文,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为什么现在的人明明有能力“可以做得(和古人)一模一样甚至做得更好”但是却又“不能做,也不愿意做”?(4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20题。(共12分)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①布袍脱粟,令老仆②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③按部,令所过毋④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⑤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注释

①布袍脱粟:穿粗布衣服。②艺:种植。③按部:巡查步属。④供张:奉献招待。意思是铺张浪费。⑤橐:tuó,袋。

 

17.解释下列短语。(2分)

1泥于掌故                        2横索一钱         

3举乡试                        4市肉二斤         

5驰告宗宪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从文体上来看,甲文侧重于议论,乙文侧重于记叙。

B.甲文用海瑞治水的事迹作为例证,用来论述只有不辞辛劳亲自奔走、清正廉洁才能取得治水的成功这一道理。

C乙文写海瑞令手下人种植蔬菜,为母亲祝寿卖肉跟惩罚宪宗之子没有必然的联系

D.甲文表现了海瑞廉洁的品质,乙文表现了海瑞节俭的品质,这两者是不同的。

20.试分析两文表现海瑞形象的侧重点。(4分)

                        

 

三、作文(共60分)

21.请以“诠释着一份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5546.doc
5547.doc
5548.doc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