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结果公示
各辖市(区)物理专业委员会、各中学物理教研组:
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2011年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在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下已顺利完成。本次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参评论文93篇(初中组62篇,高中组33篇)。论文题材广泛,涉及物理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实验探究、概念理解、规律探索、活动组织、媒体技术等各个方面,聚焦物理教学中趣味实验创新、作业设计优化、区域资源特色开发、校本特色单元命题、教学过程中心理疏导、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路径等研究主题。其中,部分优秀论文较好地体现出教学实践创新与理性反思回顾的探索性、创造性、理论性、深刻性,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需要指出的是,部分论文的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如:论题过度标新立异,缺乏本质内涵;内容结构松散,层次脉络含糊;见解泛泛而谈,缺乏独立思考;案例一语带过,实践支撑无力。更有甚者,整篇抄袭网络文章或者杂志论文,稍作“改头换面”即冠名投稿。
本次论文评比活动由常州市部分中学物理市、区教研员及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共5人担任评委工作,经各评委独立打分、汇总排序,优选45篇优质论文获“2010年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附获奖名单)。
如论文信息登记有误,可在一周内与常州市教研室
如对此次论文评比过程及获奖名单有疑问,请与常州市教育教研室主任室联系反映(联系电话:0519—86669500)。
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
附件:2012年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获奖名单(高中、初中各按区域排序)
一等奖
次序 | 论文标题 | 作 者 | 所在单位 |
1 | 赋值法在《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中的应用 | 王红娟 |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
2 | 先行组织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探索 | 万代红 | 常州市武进区三河口高级中学 |
3 | 巧用创新小实验激活物理课堂初探 | 尹庆丰 | 武进区礼嘉中学 |
4 | 巧设物理情境 提升探究品质 | 张义勇 | 常州市外国语学校 |
5 | 物理实验探究有效性策略研究 | 史英杰 | 常州市勤业中学 |
6 |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 顾丹萍 | 钟楼区钟楼实验中学 |
7 | 设计“半超市”作业,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 商骏涛 | 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 |
8 | 巧用课堂导入艺术 成就精彩物理课堂 | 朱娜 | 武进区夏溪初级中学 |
9 | 浅议“问题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 杜春晓 | 溧阳市第六中学 |
二等奖
次序 | 论文标题 | 作 者 | 所在单位 |
1 |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渗透创新实验的实践与策略 | 韦叶平 | 武进区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
2 | 高中物理教学“迷思概念”的成因及对策 | 华玉萍 | 武进区横林高级中学 |
3 | 浅谈女生如何跨越物理学习的障碍 | 朱玲娟 | 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
4 | 由教材编写的调整情况得到的启示 | 蒋萍萍 |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
5 | 浅谈“问题式教学模式”中的“问题”设计 | 史文杰 | 江苏省溧阳中学 |
6 | 改进作业批改方式 提高初三复习效益 | 马义永 | 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
7 | 初中物理实验“做中学”的教学设计研究 | 冒丽琴 | 常州市花园中学 |
8 | 浅谈构建初中物理绿色课堂的思索 | 陈庆 | 常州市同济中学 |
9 | 基于“导学案”道学下的《变阻器》教学实践和思考 | 周茹玉 | 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
10 | 小“图”也有“大作” | 郭云洁 | 新北区实验中学 |
11 | 例析中学物理前概念形成以及教学策略 | 魏良发 | 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
12 | 教学案载体下如何提高中考复习效率 | 顾文薇 | 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
13 | 中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之对比及启示 | 李万平 | 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
14 | 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课堂中快乐学习 | 梅建芬 | 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
三等奖
次序 | 论文标题 | 作 者 | 所在单位 |
1 | 学案重引领 润物细无声 | 潘建峰 | 新北区西夏墅中学 |
2 | 灵活运用多种情境,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 张宏伟 | 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
3 | 物理复习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策略的探索 | 曲艳平 | 武进区奔牛高级中学 |
4 | 浅议学习小组在物理错题纠正中的作用 | 祝秋莹 | 武进区礼嘉中学 |
5 |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两个“度” | 徐良 | 武进区横林高级中学 |
6 |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 | 徐樱 | 武进区三河口高级中学 |
7 | 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冷思考 | 王志刚 |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
8 | 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提高讲授水平 | 杨福松 | 江苏省溧阳中学 |
9 | 微型日记式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 邓顺元 | 常州市花园中学 |
10 | 多媒体教学也打组合拳——谈声学教学中的难点突破 | 杨振东 | 常州市勤业中学 |
11 |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走出教室-一堂物理活动课实录 | 黄芷玲 | 新北区实验中学 |
12 |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情景教学法”在《压强》复习中的自主探究 | 钱维 | 钟楼区钟楼实验中学 |
13 | 演示实验的“六化”策略 | 郭云洁 | 新北区实验中学 |
14 | 由沉浮子引发的一点心理思考 | 宋云霞 |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
15 | 疑因境生,思由疑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 朱丽华 | 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 |
16 | 优化物理课堂对话 提高物理学习效益 | 冯炼 |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
17 | 物理生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 | 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初级中学 |
18 | “三自一助”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金智东 |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
19 | 教案中自主学习的编写探讨 | 张丽芳 |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
20 | “学生师徒结对”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 符小梅 | 金坛市尧塘中学 |
21 | 运用“脑科学”指导物理教学 | 顾雪松 |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
22 | 同题异构 求同存异 | 舒海燕 | 溧阳市第六中学 |
2012年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结果公示.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