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领略三峡的美丽风光。
2)说出文学作品中对三峡的描述。
3)谈谈你对三峡工程的认识或看法。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篇课文是古文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读准、读好、读懂,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点是对愚公人物形象的认识。因此本课以读为导线,创设情景,为学生学习搭“脚手架”,通过配音这个学生喜欢的形式来解决重点,通过让学生展开辩论来解决难点,从而完成本本篇课文的教学任务。
教学对象分析: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歌颂了“愚公精神”。而对于学生,对愚公移山的做法可能会有不同理解和认识,并且文章的思想教育作用占很大比重,如果单从知识上作为本篇课文的立足点,学生可能会感到很枯燥。因此要营造情境,强调文章的故事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观点,在拟订目标时侧重结果性目标性目标的体现,多“读”达成了解——理解——应用;配音和辩论又体现了体验性目标,达成感受——认同——内化的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到的只是帮助的角色,更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学习。目标体现了“理解——掌握——创新”三个层次,先是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读懂,进而读好,这也符合古文教学的特点。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故事内容,并采用了配音的方式,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
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本课运用了多媒体POWERPOINT程序,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确定支架式的教学方法。依据这以理论,课件在设计时力主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搭建脚手架,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沿着一定的支架在知识结构中进行攀升,最终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课件中集动画、音乐于一体,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观念上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 师 活 动 | 学生活动 | 幻灯片使用 |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流行歌曲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后大家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首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听歌 | 放歌曲幻灯片 |
分析:导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欣赏歌曲导入,放映歌曲幻灯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起到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的效果。 | ||
2、导入:歌曲欣赏完了,哪位同学来回答? | 回答 | |
分析:教师用语简洁明了,启发式教学可见一斑,不轻易地否定学生的回答,由学生的答引出本课内容的学习。 | ||
3、导入: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故事的内容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先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读一遍) | 明确任务 | 文题任务片 |
分析:目标出示巧妙、自然过渡。音乐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 | ||
4、导入:下面请大家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 自由朗读 | 文题片 |
分析:有浅开始,起点低,让学生任务明确,都有参与意识。 | ||
5、导入:请问大家在朗读时有没有什么困难,请说出来 | 回答质疑 | : |
分析:解决疑难,为学生排除障碍,面向全体学生。 | ||
6、导入:要想理解课文内容我们还要进一步来朗读,那么大家希望下面怎样读,是个人读,还是小组读,还是男女比赛读? | 选择读的方式 | : |
分析:尊重学生意愿,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民主式教学。 | ||
7、导入:好(个人读)请学生推荐,再让学生点评;好,(小组读)按小组分任务,小组互评;好,(男女比赛读)那就请女同学读前两节,男同学读后两节,当女同学读时男同学注意听你周围的人是否有读的不准确的地方,反过来女同学也是如此全文读完后互相纠正 | 朗读 | : |
分析:每种方式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互评意识,体现出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 | ||
8、导入:下面就请大家互相纠正对方的读错之处或是点评 | 纠正错误点评 | : |
分析:集体的力量和功用得到发挥。 | ||
9导入: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下面大家再齐读一遍课文 | 齐读 | : |
分析:合作学习的再一次体现,注重了情感教育。 | ||
10、导入:大家读的不错,声音响亮,字音节奏都读得很准确,下面大家就参照页下注释疏通文意(自言自语) | 疏通 文意 | : |
分析:适时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由读到理解,又进一层。 | ||
11、导入:大家在疏通文意时是否有不理解的?没有我来检测一下: | 看图回答 | 出示图片 |
分析:教师的助手角色再一次体现,检测方式新颖,有趣味性,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 |
12、导入:看来大家对内容基本理解了,那么我放一段动画大家能否发挥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话给配音呢?请看具体要求: | 明确要求 | 配音要求 |
分析:要求明确,导引方向,有助于下面的教学开展。 | ||
13、导入:我先放叩石垦壤一段动画给大家作示例,然后大家合作完成另外两个情节片段(内容源于课文,又不拘泥于课文) | 听讲 观看 | 放动画 |
分析:让学生自学,由模仿到创新,符合学生求知的规律。 | ||
14、导入:大家先准备完成情节相对简单的《愚智之辩》我放一遍,大家分好角色想好要说的话,组内先自说一遍 | 准备 配音 | 一遍后给两分 |
分析:由简到难,逐步搭“脚手架”,学生合作学习再次体现。 | ||
15、导入:哪一组来完成?请??组,大家给点掌声鼓励 | 鼓掌 | 放动画 |
分析:注意了学生心理的疏导和鼓励。 | ||
16、导入:放动画 | 配音 | : |
分析:不求进程和完美,注重学生的理解。 | ||
17、导入:几位同学完成的很不错,那么那一组同学有信心完成的更好,来完成“聚室而谋”这一片段 | 听讲 | 放动画 |
分析:注意激发学生竞争欲,可多组比高低。 | ||
18、导入:请X组来完成 | 配音 | : |
分析:注意学生的发言面,尽力广泛。 | ||
19、导入:大家给他们点掌声,对他们精彩的配音表示祝贺,希望将来能看到哪位同学配音的电影。历来人们对愚公的做法就有争论,(请两位同学再分角色朗读一遍)三位学生读完愚公移山发表了不同意见,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观点 | 看短文读一遍 | 出示短文 |
分析:点评注意学生的后期发展,往往教师的一句评价,会影响学生的今后的发展。情境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发言欲。 | ||
20、导入:好,下面大家就谈谈你对愚公移山的看法,先调查一下,支持甲生的举手,支持乙生的呢?剩下的就支持丙生了,那么大家就自由发言,把三位同学的争论继续下去…… | 发言 | : |
分析:导语顺畅,简洁。 | ||
21、导入: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很受启发,大家的见解都言之有理,大家好象还意犹未尽,但课堂上的争论就到这里,给大家留个作业,找时间我们开展个辩论会。 | 听讲 | 结束片 |
分析:体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 ||
综合分析:整堂课教师的言语要恰如其分,言简意赅,把大多时间留给学生,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