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教学资源>>课件荟萃>>作文课件>>文章内容
校长公开课:基于《囚绿记》的作文指导
信息时间:2012-12-21     阅读次数:
 

追寻那闪闪的“绿”

——基于课文《囚绿记》的作文指导课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殷涛

 

关于《囚绿记》:

本文写作于抗战爆发一年后,回顾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通过“囚绿”“放绿”几个生活细节表达了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

借物抒情、即小见大,是这篇文章的最显著特点。一般认为,本文表达的内涵有:借赞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真正的爱并非占有,而是让所爱的生活在最适合最自由的状态,等等。

 

探讨方向:

如何“用教材教”,体现“课文是一个例子”?如何在初三实现比较高效的读写一体化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从平时到中考作文的绿色通道?

 

学生习作:

植绿记

朋友送我两颗种子。

我一向是喜欢植物的,因为那绿色是自然的象征。闲暇之余,看见阳台上草木繁杂处还留有一小片空地,便兴致勃勃地将其种下。

原以为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一睹它们的姿容,谁知这两颗种子的生命力竟像青春少年,一下子就爆裂开了。沉厚的土壤总钻出两点嫩绿的小芽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紧接着就是翠绿的茎,叶子没几天工夫就舒展了,沐浴在秋日的暖阳中,神采奕奕。

我每天都去阳台光顾,看它如何迎风飘举,摆弄它婆娑的舞姿;看它生命的汁液是如何在那柔弱的茎杆中恣意流淌,茁壮成长。那嫩黄的小芽蜷缩在略显壮实的茎上,像是可爱的拇指姑娘酣睡在结实的花床上,惹人怜爱。植株自由地向四周伸出无数双温柔的手,像是在迫不及待地想去拥抱那太阳,远远望去,蓬蓬勃勃,生机盎然。

渐渐地,花盆中发生了些变化,两株植物日渐显出了生长的层次,那长势旺盛的张张叶片似乎滋润肥大,铺展了一大片地方,挤兑得杂草都无处安身了;而另一株长势略弱的,优哉游哉,似乎并不急于圈定自己的势力范围,没心没肺地与杂草混迹一处。看着这样的情形,我心里的天平不由自主地倾斜到了那株旺盛者身上。

记得以前因为不浇水而枯死的芦荟,因施肥太多的而烧苗的兰花,这次能有这番景象就算是一大成功了,我也越发地对那两株小苗更加上心。

可是好景不长,那株被我寄于厚望的幼苗渐渐失去了它青葱的颜色,叶片打起了卷儿,像一个生病的孩子,低垂着头,无力地挣扎着,曾经的蓬勃与旺盛随那秋天一起逝去了。反倒是另一株后来居上,挺立在风中,展示着动人的舞姿。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母亲告诉我,还在幼苗时,她曾不小心把其中的一棵的胚根给折断了。我大惊,连忙把那株日渐枯萎的苗根拔出,发现它早已烂了。原来那株看似健壮的在幼小时,就遭遇了重创,从此只浮于土壤表面,把胚乳的养分全用在了向上的生长上,导致养分不足而枯萎。而那株弱小的,却因根深蒂固而牢牢屹立于脚下的土地,从此有了向上的资本。

世上万物,只有先立根固本,方能久远。植物尚且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不管人生路上遭遇怎样的风雨,把根扎深,才能拥有更坚实的躯体,才能长得更高,走得更远。

错位记

影院中,《倒霉的一天》正在上映。

我又迟到了。推开入口门,一片黑暗猛地向我袭来,紧紧裹住了我。顿然而生的便是那无助的恐惧。迷惘地寻找着座位,在黑暗中渐渐迷失了方向……

我不再寻找,坐了个来也轻松、去也轻松的地方。门帘一晃,一缕光线入门。找座位的?不好,该不会是我的位置吧?我如坐针毡。闭上双眼,仿佛那人走近了,隐了;近了,又隐了。“哗”地一声,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握着椅把的手也渗出了丝丝冷汗。噢,原来是阵风,虚惊一场。受不了,不行,得赶快换座位。

选定了角落里一个最差的位置,主人经过也不会赶我吧。远处传来轻微的拐杖声。“小同学,这座位是我的。”“大爷,您再选个更好的吧。”“不,我就要自己的座位。”他不容置疑地说。无奈,找自己的座位去吧。

在周围的不满声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怪了,怎么有个大活人坐那儿?我正准备开口,那人就吼道:“小鬼,干什么呀?”“这座位是我的。”“这座位有写你名字吗?”我正欲拿票来证明清白时,他又发出了炮轰:“快让开,后边的人还要看呢!”天哪,原来我错了?我脑子顿时乱七八糟。在人们的嘀咕声中,电影也没心情看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禁审视起了今天的三次错位:一种人坐着别人的座位而忐忑不安,一种人清楚坚决地认定了自己的座位,一种人霸占别人的座位却显得心安理得。截然不同的三次错位,个性鲜明的三种人生!

 

等待记

夜深了。我还在等待什么?

车窗外像被泼了墨的黢黑的幕,却映照出了我脸的僵硬轮廓。车里的人大概只有我和司机未睡着了。车厢里弥漫着湿热的水汽的味道,以及轻微的呼噜声和磨牙声,这使我战栗的心略微平静下来。

我想我不敢再看向车窗外了。

明明只有单调的、一望无际的黑色,却仿佛有什么更为庞大的怪物在这斑驳不堪的夜幕后张牙舞爪,又像是流动的、污浊的泥浆,翻滚,咆哮,然而又无声息地慢慢蚕食着在漫无边际的大草原上一点点驶动的车。

那些一闪而过的光点却成了我对光明的渴望下更大的恐惧。那是一双双怎样的眼睛啊!深邃而见不到底的绿,直直地插入你的眼中,直戳心底,似乎是要吞噬你的灵魂,空留你摇摆的躯壳。从前以为《狼图腾》封面上的那双眼己经足够传神,却原来如此蚀骨的冷。我在车窗上映出的自己模糊的双眼中隐约看见的,是更深一层的倒影,波澜不时荡漾着那对未知的恐惧,对沉伏在黑暗中的生灵的敬畏,以及对这广袤的、脚下的土地的深深感慨。瞳孔最深处的,却是黑暗里未曾熄灭的光亮。

我知道,我在等待黎明。

按捺住蠢蠢欲动的心,忍住不时飘向车外的眼神,转而不停望着手表上转动的指针。看秒针绕着一点轮回,时针越来越接近下垂,我的心潮也开始澎湃,仿佛已经看见远处的曙光,映透着天空的一个角落,而我满怀希望地抬头望去时——依旧是黑漆漆的一片。

冰凉的水浸湿了我的全身一般,我突然有些无助与焦躁,双眼放空看向东方。

一愣神的工夫。

我只觉得远方跳起一个光团,在地平线下抖动着,即使还未浮出,天空却还是被渲染得成了青色,再一点点发白,光源处开始有金黄色的光晕。我还呆愣地望着那方向,被那朦胧而炫目的景象惊得呆了。

直至红彤彤的新日一点点探出头来——黎明终于等来了。

我抱着厚厚的被子,困倦一点点袭来,脑袋有些昏沉,眼睑上像贴着厚重的什么东西,终于在这场不算冗长的等待末尾欣然入梦。

路还很长呢,也许下一次是黎明的光在等着我的到来。

 

这篇文章期待着你的“淡妆浓抹”,让她的品质“更上层楼”。

 

懂海记

 

这是去年夏季的事情了。

我到青岛旅游,住在海边的一家酒店里。阳台是面朝大海的。到达酒店时已经快到12点了,身子如同一个从高处掉落的石块,一下子横在了床上,一动也不动。慢慢我入睡了,睡得很沉。我似乎忽略了海。

早晨八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了我的房间,爸妈很早醒了,他们说半夜的海风声太吵了。“我睡得很好。”我得意地回答了他们,心里面美滋滋的。

大约是下午三点的时候,我们一行三人光着脚慢悠悠地走在沙滩上。沙子是灼热的,热量慢慢地从脚底遍及全身。我有些不耐烦了,一个人在一边玩着那心爱的手机。

海对于我来说丝毫没有吸引力。

吃完晚饭,我一个人早早地躺在了床上。半夜时候,一声噪音传入了我的双耳,我紧紧裹住被子,可声音还是有点大,睡不着。我掀开被子,静静地坐在凳子上,电视频道一个接着一个切换。我快崩溃了,索性决定去海边走走,看看它为什么这么“吵”?

我来到海边,看着站在前面的那个女孩张开双臂,闭着眼睛,阵阵海风吹过,也让她的发丝飘动,她闭上双眼静静地感受海浪的声音。汹涌的海浪撞击着岸边的礁石,水花在空中飞溅着,水花迸溅的声音,那是大海在哭泣吗?

此情此景深深地触动了我,我渐渐发现,大海是奇妙的,它可以读懂人心,也能让人读懂。

 

 

 

 

 

 

 

 

 

学生运用《囚绿记》题材的议论文,供参考:

 

囚笼里出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挫折,怎能成就完美的人生?在生活中,我们经历了不少挫折,它改变着我们的人生,那囚笼呢?在囚笼里我们会成为英雄吗?

一群科学家打算打开人类的头盖骨,却无奈发现不管怎么办都无法做到这一点。碰巧一颗种子钻进去帮了忙,在一干人诧异的眼神中,种子镇定自若地萌发,最终竟是将头盖骨劈开了!于是种子成为了英雄,不仅因为它为科研作出的巨大贡献,更在于它在“囚笼”中创造的辉煌。

无独有偶,《囚绿记》中的常春藤也是这样一位英雄。当它被作者囚禁时,即使它渐渐瘦黄,渐渐枯萎,渐渐失去了活力,即仍是保留着那最后一丝微弱的呼吸,坚持着面向那窗外太阳升起的地方,无声却又坚定地告诉人们它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就是这样的英雄,在黑暗中不屈不挠,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

植物都是如此,人怎么可以落后呢?《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便是这样一位人物。当日本侵略者毁掉他所在的单位时,他并没有在场,因而躲过了一劫。但他没有将自己躲藏起来,而是义无反顾地找日本侵略者谈判,于是,他进了囚笼。日本人这样问他:“你爱国吗?”他不带一丝犹豫地回答:“爱国!”当日本人问“你认为日本会胜利吗?”时,他更是扬起一抹讥讽的笑:“日本永远都不可能胜利!”只此一句,即表明了他永不屈服的决心。日本侵略者恼羞成怒,对其施以酷刑,导致陆蠡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34岁。就是这样一位囚笼中的英雄,即使他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自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囚笼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精神的,不管在哪次战争,不管在哪个国家,叛徒并不少见。我想,这些人除了少了几分胆识,少了几分经验外,更多的是这些人没有意志,缺乏信仰吧!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不用去面对那些战争,也不用进大牢、受酷刑,但是,思想的囚笼是时时存在的。冲破思想的束缚,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思想,或许有一天,你便会成为第2个但丁、第2个卢梭,成为新思想、新理论的掌门人,成为囚笼中的英雄。

身处囚笼,不要躲避,不要绝望,振作精神,努力向前,你要相信—囚笼里也能出英雄!

 

有一种爱叫放手

 

我曾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有一位“神童”,他天资聪颖,然而他的情商几乎为零!他的母亲从小不让他干家务,甚至是系鞋带,叠被子这样的小事都是妈妈一手操办。尽管小小年纪考上重点大学却毫无自理能力。妈妈不在,他就活不了。最终,因要带妈妈上大学而不得不放弃大学生活。

我惊诧于这戏剧性。多少人梦寐以求,妈妈最终的目的不就是这一天么?却被她过分的爱而毁于一旦。

有一种爱叫放手。

初中课本的《囚绿记》还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作者留恋那片青葱的绿,绿对于他来说是生命的象征,希望的寄托,精神的慰安,快乐的源泉。他痴狂的爱却让他产生了“魔念”,他囚禁那片常青藤于屋中,绿是固执的,向往光明而坚贞不屈的。可它却最终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像病了的孩子。

有时,过于浓厚的爱会让事情逆向而行,失去它原被你宠爱的品质。

我的画画老师是我这一生最崇拜的人。她好似集所有美好的品质于一身。她聪颖,她大度,她有分寸,她懂谦让……然后我却不曾想到,她的童年生活是这样的:爸爸妈妈总是会吃掉鱼肚子上那块最鲜美的肉,留给她的是多刺的鱼背;总是先吃西瓜最中间那块果实,把不甜的留给她;总是不过于看紧她,让她有自己的空间,让她自己成长。她的父母显然是爱她的,看似,父母自私不负责任,可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爱啊!她并不比别人缺少些什么反而更加懂得为人处事,更懂得如何珍惜眼前的,更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她得到的更多!如今,她已经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有一种爱是放手。放下你的担心,你的多虑,给她更多的自由与空间,这往往不与事情的中心主旨相违背反而更有利于事情的发展,放手并不是放纵。

放肆的爱只会让彼此受伤!风筝拉得越紧,放的越高就越容易挣脱你的手。

像陆一样,释放你手中的那片绿吧,给他自由,还他活力。

放手,也是一种特别的爱。

 

 

 
校长公开课:基于《囚绿记》的作文指导.ppt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