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教学资源>>课件荟萃>>八年级上册课件>>文章内容
父母的心
信息时间:2012-12-02     阅读次数:
 

1.        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        感受浓浓的爱心下面笼罩着的淡淡的哀怨。

3.        学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珍惜亲情。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看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说,内容不多,篇幅不长,是一篇小小说,题目叫做《父母的心》。同学们看一下题目,你能猜出这是讲谁跟谁之间的故事吗?

预设1 生:讲的是发生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故事。

师:很好,你从题目里感觉到故事人物里有父母和他们的孩子。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

预设2. 生:大概讲述的是父母之间的故事吧。

       师:如果是父母亲之间的故事,那是不是可以把题目改成夫妻的心或者夫妇的心呢?再猜一猜。

一、   初读课文

师:请你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

预设1. 生:就是一个富人在甲板上看到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们的那些孩子,他自己没有……

        师:再简洁一些,说清楚人物和事件就够了。

预设2.  生:这是一个关于父母由于贫穷要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富人,但最终又把他们都要了回来,一家人团聚的故事。

师:恩,很简洁了。送来送去,一共有几次啊?

       生:大概三次

       师:大概吗,到底几次?

       生:三次

       师:这对父母的确是送了三次,而且我们发现送的情况还挺复杂的,来来回回,每次送的人吧还不一样,理由也不一样,结局吧也不一样,细心的同学,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一下:什么时候送的?送的到底是谁?送出去,要回来,这中间的理由到底是怎么样?老师这里有张表格,你先默读课文,再把表格填一下好吗?

二、   再读课文

1、师:完成了吗?其实啊,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那我想先请一位同学把一二三四这四个时间给我们说一下。请你来好吗?

预设 生:第一个是那天傍晚

     师:哦,第一个傍晚

     生:第二天早晨

     师:还有呢?

     生:当天傍晚

     师:当天也就是第二天,次日傍晚

     生:第三天上午

     师:时间交代得很清楚啊,好,请四位同学把那把那个时刻所发生的事情,他所作的决定,以及当时的理由来说一说好吗?

2、好,来,第一位,当天傍晚,他送的是谁啊?
预设  生:长子

      师:送出长子,理由是什么?

预设1 生:没有理由  师:好,没有理由,请坐

预设2 生:理由是我们没有能力抚养这么多孩子,送长子去财主夫人家可以过好日子并继承家业,还可以得到一百元钱作为酬谢。

       师:是啊,多子、家贫,可以减轻家里负担,另外孩子去了也可以过上好日子。

1、第二位,次日早晨是什么情况,有什么理由,谁来说?

预设 生:第二日(次日)早晨,他们用二儿子换下了老大。

师:好,把二儿子送去,把大儿子换下。他是怎样解释的?

生:理由是,把大儿子送给人家的话就有点不妥,按次序上讲,大儿子应该是自己的接班人。

师:是啊,是将来的当家人,不能送人,有人说孩子是穷人家的财富啊。继续,第三位。

2、次日傍晚又是什么情况,谁来分析?

 预设 生:次日傍晚,是拿那个三岁的女儿换了他的二儿子,因为他的二儿子长得很像她的婆婆。

     师:还有什么理由吗?

     生:觉得把那个他的二儿子送掉,就感觉跟把她婆婆扔了一样。还有那个她觉得她已经五岁了,如果把他……他就是已经有印象了,以后会记起来被扔掉过。

师:要趁早,趁着小,把她送出去。还有呢?

3、第四位同学,你来说一说。

预设  生:第三天上午,把女儿也要回来。
师::把女儿也要回来了。噢,那么这里,又怎么向财主夫人解释呢?

   生:他说什么他女儿太小,总担心她会这样子,那样子……

   师:是啊,太小了又太无知让人担心,我们两口子怎么能这么冷酷无情(舍得)呢?

4、换了三次孩子,最终一个也没有送出去,每次的理由(板书:理由)都很详细,那么,他们向财主夫人陈述的这些理由都合理吗?是不是很充分?

预设1  生:我认为比较合理

       师:你发现这些理由有没有矛盾?

预设2  生:我认为很不合理,他们根本就是不想把孩子送出去,是舍不得一家人分离。

       师:那你的意思就是说,这些理由其实都是他们的——借口(板书:借口)越解释就是越掩饰自己的心,其实,他们何尝不是在向我们诠释着——父母的心呢?(板书:父母的心)

5、同学们,请再看一看这个题目吧,“父母的心”是不是可以把它更具体化一点呢?用“心”这个词太抽象了,比天空更辽阔的就是人的心,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形象化一点的词语呢?请同桌讨论一下。

预设  生:父母的爱及理由   师评价:这种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生:父母的责任及理由  师评价:一位哲人说过,生命和崇高的责任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责任不是别人强加给他的,而是自从孩子一降生就自然产生的责任,不可推卸。

     生:父母的担当        师:是啊,一个生命比地球还重,父母要担当抚养孩子的责任。

生:包袱及理由         师:这是一个含着泪却甜蜜的包袱,古时候有把年迈老人送到山里丢弃的陋习,但是老母亲却在儿子的背上为儿子遮住树枝怕刮伤他!

小结:指着板书,同学们,小说中的这对贫穷的父母拥有着要回孩子的种种理由,却都是他们不舍的借口,他们的心就是一份沉沉的爱、浓浓的情,真是送出孩子是一种爱,要回孩子也是种爱。真是父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啊!

三、   朗读课文

1、请你带着对父母的心的理解,朗读课文中父母三次换孩子时所说的话。

2、指名朗读

五、感恩亲情

1、师:同学们,在作者川端康成的笔下,流淌出这么美好的亲情,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有关作者的介绍。

指名朗读一下

师:由此可见,这和他自身经历有关系,自幼缺乏亲情,于是在他的文章里就流露出对至爱亲情的向往之情。哪怕是被贫困捆绑住的人们哪怕是爱得比较粗糙的父母,也懂得把亲情摆在第一位。同学们,我们沐浴在父母的关爱之中,你此时对父母的心的是不是有了新的理解?自由地说一说

评价语:原来对爱的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德

       父爱是一缕阳光,母爱是一丝春风

总结语:是啊,父母之爱是人间最神圣的爱,它如天山雪莲般圣洁;如千年老酒般醇厚;如浩瀚宇宙般宽广。最后用尼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5498.doc
5499.ppt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