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教学资源>>课件荟萃>>九年级上册课件>>文章内容
与朱元思书
信息时间:2012-12-02     阅读次数: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章呈现的优美画面。

2、能归纳出本文的语言特点。

3、体会并说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4、通过多次朗读,体会文章的画面感,读出文章的韵味和情味。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章呈现的优美画面,并说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多次朗读,体会文章的画面感,读出文章的韵味和情味。

 

一、导入:

元朝吴桓赞曾这样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以其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征服了无数世人。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继续我们的富春江之旅。

二、复习检测

之前我们已经疏通了课文,下面对大家的掌握情况做一下检测。请你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或短语。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一百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急湍甚箭,猛浪若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9蝉则千不穷,猿则百叫无             

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1、横上蔽,在昼犹昏                        12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画面再现

1、富春江景色宜人,作者深入其中就好比走进一幅幅画卷一般,那么你觉得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画面的美感?请同学们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画面美感的句子。

例如: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6、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看来这一百多里的水路中,沿途的美丽景致说不胜数,而且各有特色。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到两个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描绘,再现画面的美感,80字左右。

例: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泉水拍打着河岸边的石头,发出泠泠淙淙的声音,带领人们进入音的天地。闭上眼恍如进入纯净美好的水世界,急促的、柔曼的,在耳朵喃喃细语,和你诉说不为人知的秘密。

 

3、学生创作。然后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4、描摹同样的景,表达同一层意思,我们同学所用的语言比较自然、流畅,抒情性和感染力都很强。而文章的语言似乎不太一样,你能说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吗?

(文章语言多用四字或六字句,讲究对偶,语言简洁凝练,句式较为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其实这就是骈文的特色。)

5、既然本文语言极富韵味,又琅琅上口,老师课前也尝试着朗读了一下,大家不妨来听一听,希望大家在听的过程中能揣摩文章的读法,并再次感受画面的美。(链接视频资料)

6、一齐大声朗读,读出文章的韵味。

 

四、表意传情

1、读《与朱元思书》,真好比走进了一副美丽的画卷,但是作者写作本文,只是为了向好友描绘富春江的美丽景致吗?大家先来看这样的背景,然后结合文章说一说,除了写景外,作者还传达了怎样的思想或情感。

资料链接: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去中去隐居。

PPT内容)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江上泛舟,陶醉于景而又悠然自得。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互相竞争,积极乐观。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触景生情,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2、看来,一篇山水佳作,除了描摹景物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而我们朗读的比较高的要求就是要读出文章的情味。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句子,放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先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他帮你评判一下,然后再在全班展示。

3、同桌互读,展示、评价。(有没有读出情味)

 

五、意犹未尽(可作为作业布置)

本来文章描景抒情后就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又添了一笔,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这样的景语作结,让人感觉作者仍然意犹未尽,这一叶扁舟带给作者的也许还远不止课文这些内容,那么就请你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如四六句、对偶等),帮作者再补写一两句吧!

提示:

1、可以补写作者留白的景,如:游鱼的情态、细石的状貌、寒树的身姿、泉水激石的情状等;

2、可以补写如此美景为作者营造的氛围;

(例:《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与朱元思书.ppt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