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撷 十 月 天
———第六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常州市博爱小学许吇
金秋十月,我有幸来到“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山西,来到百年学府“太原理工大”,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短短三天,我聆听了全国各地的十七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和专家朱浦老师的精彩报告。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所讲授的教材多样化,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教学环节设计得环环相扣、层次分明;所讲授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在学生认知范围内进行了拓展,并在道德情感等方面进行升华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我就结合朱浦老师的讲座把自己参加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英语新课程标准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在每一课教学前都想要教好这一课,只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达成所愿,留下种种遗憾。为使每节课都成为有效、高效的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而且还要提前预设出学生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主体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互动模式的多样性,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
在南京老师上完课后,刘兆义教授说,“学生少学点知识没关系,但如果不喜欢英语,你的罪过就大了!让每个孩子喜欢你,就喜欢你的课!”这次观摩课上,教师们特别关注学生的感受,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是能够流利回答问题的学生,还是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都能够平等对待。“亲其师,信其道。”,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尊严,是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回忆自己的课堂,有时候,学生表现不好,此时老师不友好的话语或表情就会不由自主的出现,这样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事实上,老师温和的语言和鼓励的话语是学生重燃信心的“强心剂”。
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授课教师们在教学教程中也非常注重教学互动,教学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并且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过程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 课堂活动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和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这次教学观摩活动中,给我留有深刻印象的是教师们的精彩的热身环节。他们有的是带领学生们进行课前舞,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进行热身;有的是通过唱节奏分明的小歌曲或小歌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的是通过头脑风暴进行大量单词记忆;有的用“中国好声音”中听声转椅的方式……精彩纷呈的热身活动虽然多种多样,但教师们都没有光注意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师的活动都是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教学目标不是一个摆设,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可检测,要感性容易看懂。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关注单元性和检测性
每节课是整个单元的组成部分,本单元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和本单元的其他课时一起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所以每个课时的教学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到单元的整体性。目标写出来不是笼统的,模糊的,而是可检测的,通过课堂教学可达到的。
例如南京的《Healthy Food》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通过阅读,了解“食物金字塔”,获得相关“平衡膳食”的基本信息;
学生能通过阅读,学习并正确使用词汇plenty of以及句型We should/shouldn’t...It’s/They’re good/bad for us.They keep us healthy/strong.
B.语用功能目标
学生能在阅读后,完成主要任务——给Big eater提出合理建议;
C.情感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萌发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愿,并在课堂中能自主地思考,积极地合作;
学生能自我生成“平衡饮食”的观念,并指导今后的生活中的饮食建议。
四、教学内容的设计基于文本的正确解读
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基于对文本的正确解读,而不偏离,紧紧扣住文本语言的主要功能、话题和情感提升,这样的活动才真正有效。
上海的《A smart crow》原名《A thirsty crow》,故事中乌鸦喝水遭遇重重困难,并想办法解决困难,读完文本,学生通过体会,比较出Asmart crow这一主题更为贴切。
辽宁的《Ben’s noisy day》是Ben的一篇日记,全文叙述四件事,其中,上午踢足球热闹,中午吃饭的餐馆吵闹,下午去公园听到高分贝的摇滚乐吵闹,全文紧紧扣住一个词,noisy.
江西的《My days of the week》是一节单词句型教学课,教材配有Sunday和Saturday的图文,新授句型是“What do you do?...”它的文本语言功能是谈论weekend的活动,,而教者采访姚明、周杰伦、迈克等明星的活动,此活动远离内容主题,无论活动多么精彩有趣,都是无效活动。
安徽的《A football match》讲述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本课的情感目标是了解阅读和运动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比赛培养永不放弃的毅力与品质。课进入尾声时,教师让学生体悟:We are strong.So China is strong.Never forget history.Be strong and never give up Diaoyu Island...活动很丰满,但是已跳出文本,主题升华不适切。
五、整体内容关注语境式过程体验。
语篇式过程体验包括文本内容、文本语言、文本情感。具体做法有语篇语境带动语言学习,之后语用提升与情感体验。例如,宁夏的《We went to the Great Wall》主要教动词的过去式,教学流程如下:切入主题→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单词句型操练→整体输出,教者进入主题很快,在所有环节中,输入和输出的比例很恰当,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高,但是文本理解的过程中,单词句型的操练打破了学生整体理解语篇的思维,打搅时间过长,打破了学生对语篇的整体语境体验。
青海的《Don’t feed the ducks!》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池塘边,在工厂,在图书馆三个场景中“Don’t.....”一系列的否定祈使句式的rules,第二部分是一系列signs。教师在课堂上分这三个场景输入,但因为场景分散,中间生词较多,所以输入不充分,每个在过场,导致最后让学生制定生活中的rules以此巩固输出,学生输出效果差强人意。如果先让学生集中体验操练其中的一个场景中的rules,把一个场景多种活动说好了,最后输出环节能顺畅很多。而且“Don’t...”要在特定场景、特定的语境中说的,可以多些图片创设情境然学生体验,学生才有整体语境的体验,语言才用得真实自然。
十月的教学观摩活动,无论观摩课对于教学活动的实践指导还是专家报告的理论指导,使我受益颇多。讲课老师教学功底深厚、教学设计合理、课堂高效;教师们不同的授课风格各异,他们或是干净利索,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幽默自信,或是沉稳自如。通过这次听课,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而且也反思到了自己的不足。怎样才算是一节“好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上好每一节“好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英语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的路还很长……
山西太原之行全记录
常州市三井中心小学 陆文洁
一、 我眼中的太原
为了参加第六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10月26日一大早,我就踏上了去太原的
长路,真的不近,大约要穿越三分之一个中国。出现在这座城市的第一感觉就是冷,进入山西省以后,
明显感到机窗玻璃外温度骤变,穿上自带的羊毛衫、厚外套,才感觉稍微舒展一些。而接下来的几天越
来越冷,白天晚上温差很大,早上晚上冷得缩脖子,中午热的要穿衬衫,幸好在 30 号零下一摄氏度
的时候我们回家了。除了冷以外,太原最大的特点就是灰,回到家我还和家人打趣说:灰是我带回来最
多的东西!黑靴子走完一天后就变成灰靴子了,宾馆里的东西放那一天也有薄薄的一层灰,而杯子里的
水总是漂着一层不知道是不是灰的东西。。。。。。但是虽然灰,这个城市却不脏!也挺像常州,比较
干净,同时太原人们也很热情,主动为我们介绍吃饭的地方,介绍特产。。。。。。因此我自己在路上
编了一首小诗:
要问太原啥最多?当然要数灰最多!
要问太原冷不冷?冰早冻晚绝对冷!
要问太原有啥热?人们的心肠最最热!
要问下回还去不去?请你千万别来打趣!
(纯属自娱自乐)
二、 观课有感
虽然天气很冷,但是阻挡不了每一位听课教师火热的心。太原理工大学的体育馆被全国各地赶去的老师挤得满满的,大家都很专注地欣赏学习着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课堂。本次活动共有十七节课,不同省市的不同教师有着各异的风格,有的幽默诙谐,有的热情饱满,有的激情动感,有的沉稳大方,而学生的表现非常值得称赞,和老师的默契配合使得每一堂课精彩无限。由于各地教材的不同和教学模式的差异,每堂课所呈现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辽宁省沈阳市选送的《牛津英语》 5B 上海教育出版社 Ben’s noisy day 和南京市选送的牛津英语译林版 6AHealthy food 。
前一节课教师的设计条理清晰,过渡自然,环环相扣,教学方式也丰富多样。在“ while-reading 阅读中”这个环节里,词汇的处理没有冗长,而是快速带过,让学生的思维在一个持续的过程中去理解课文的内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策略。同时这位教师对于孩子课文的朗读要求也较高,结合新课标中所指出的三个正确:正确书写、正确朗读、正确使用标点,在课堂上达到了对孩子朗读的指导,相信孩子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中一定能养成良好有效的朗读习惯,也会有相对较好的语音语调。专家在课后提出了一个值得改进的地方:那就是题目为 noisy day ,着重强调了“吵闹”,那么教师是否在教学中可以考虑以此为一条重要线索,展开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学习。我觉得专家就是专家啊,总是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他为我们所有的人又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第二堂令我啧啧称赞的课来自南京,心中的喜悦是因为这堂课我也曾代表新北区去参加过市里的选拔,而这位南京的李磊老师是我们整个江苏省选拔赛后的种子选手,他优秀的个人素质、他课堂的精彩无一不刺激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边看边感叹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课堂的逊色。看完这堂课我明显感到了不同城市乃至不同区县之间存在的思维差异,而那些差异之处又恰恰是精彩无限的关键,当之无愧的好课!用十六个字概括这堂课:启刻经典,思路清晰,生动扎实,完整有效。这是专家在现场一针见血、极为高度的评价,而我们也在整堂课中感受到了这些优点。整个设计首位呼应、开篇非常新颖激趣,在层层深入的环节中,孩子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去获取文章信息,再到后面扎实有效的输出环节,过程没有一丝多余,没有一点浪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下,老师指引着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走进知识、走出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无痕的学习着,这才是英语学习该有、须有的氛围。
三、 专家点评有感
Thomson 女士在点评两天半的课时,提出了一些她基于不同国家的教学模式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及一些思考,根据她所说的,我作了如下整理:她提出在课堂上
1. Some visual information is necessary in the class. For example, when the teacher taught ‘fall over’, she gave a picture of a baby falling down, which made the students easy to know this phrase well.
2. The necessary things need to be kept in class while some unnecessary things can be given up, so that the class can be more effective and the students can get more free time to use languag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3. It is a big question that how to motivate the students in class. It is hard for the teacher to keep th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the whole class, so how to motivate them is a key question.
4. In class, the teacher always gives the student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What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s that what kinds of activities are useful or better. Not all the activities are fit for our class.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e answer instead of asking them to finish quickly.
5. It is hard for the students to concentrate on the whole class while the teacher can’t listen to all the lessons carefully a day neither. So try to make the class interesting or not blame too much.
6. Chinese teachers like repeating the students’ answer while they get them. If the answer is very good, why not ask the student to go to the front and repeat by himself? Maybe it’s better and more effective.
7. The teacher teaches while the students forget which is very normal. So it is useful to cycle (the knowledge) .
I think, what she said are extremely right and useful in class. I can and need to try them during my teaching. I hope I can improve my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