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活动:小熊,藏哪儿了?
常州市三井中心幼儿园 张泓
【教材和幼儿行为基础分析】
绘本《小熊,你藏哪了?》讲述了一只小熊为了赢得游戏胜利,而不惜离开妈妈,导致在森林里迷路无助,最后呆在原地不动获救的故事。由此联想到中班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往往对一些未知的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外出活动时,他们总能被一些事物吸引,而此时父母的看管意识不比小班时期,经常发生与家人或团队走散的事件。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活生生的案例,如玩捉迷藏的游戏,因太在意游戏的结果,有的孩子躲在衣橱几小时,整个家庭找人仰马翻。又如孩子在商场或超市,经常会听到喇叭里播报:“XXX小朋友,您的妈妈在广播室等你”。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可见,在这个时期对中班幼儿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积累一定的自救、求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知道活动时不能独自离开,要注意安全。
2.知道遇到困难或需求帮助时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成人求救。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唤醒经验。
导语: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吗?
1.玩捉迷藏的游戏。
(1)聊一聊 提问:你们平时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和谁一起玩的。
(2)玩一玩 相互交流游戏感受。
提问:你是怎么玩的?躲在哪里?
小结并过渡:看来你们都很爱玩捉迷藏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有找的人,有躲的人,一般躲的人都会藏在安全的、隐蔽的、不容易让人找到的地方。有个小动物也很爱玩这个游戏,我们呢一起来听故事《小熊,藏哪了?》
二、理解故事,获得经验。
(一)理解故事第一段,小熊玩捉迷藏的前两次经历
1.教师讲述第一段,出示PPT。
提问:小熊两次都被妈妈找到了,会怎么想呢?
2.听录音,理解小熊的心理变化。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
1.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至小熊迷路。
提问:这时小熊该怎么办呢?是继续往前走还是怎样?为什么?引导幼儿用语言规劝小熊不要再往前走。
2.出示图片,联系生活。
过渡语:在生活中你们迷路过吗?
出示图片,引发交流:看看这两个小朋友怎么了?
小结:不能独自离开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走得太远了会遇到很多麻烦和危险。
(三)理解故事第三段,探讨迷路求救的方法。
1.出示背景图引发幼儿讨论:迷路的小熊怎样才能找到妈妈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小图卡,进行经验的归整。
2.倾听故事第三段。
小结:在空无一人的大森林里迷路了,最合适的方法就是站在原地等妈妈来找你,这样更安全。
三、揭示结尾,提升主题。
1.理解故事结尾。
提问:熊妈妈会对小熊说什么呢?
2.听录音,提升主题。
提问:妈妈到底降了哪一句重要的话救了小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