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英语>>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信息时间:2012-09-08     阅读次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漫话英语学科中小衔接研究扩大会议

从去年的六月份开始,为了为了能够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在教育目标、教学课程以及评价标准上的衔接,使教师与学生能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有助于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能和初中教师达到师与生、教与学的双向适应,从而使英语教学少走弯路,减缓坡度,避免分化,节约时间,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集团与常州外国语学校在市英语教研员黄小燕的牵头之下,走到了一起,以校际研修共同体的方式来一起探讨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一年就这样飞快的过去了,现在回想,虽不能说恍若隔世,但对我们的教学理念也绝当得上一个脱胎换骨。七次研究中,两校加深了友谊,增进了了解,达成了共识,一起分析学情,一起解读教材,一起观察课堂,一起探讨问题……

    今天,2012年九月一日,去年“两校开学第一课”一周年纪念日,我们用欢迎新成员的方式庆祝这个可以载入常州乃至全省教育史册的良辰佳日。市二十四中,解放路小学加入了这个研究团队,这代表着什么?常州老城区抱成了一团,强强走到了一起。

首先,各校介绍与会教师:觅渡十人,外国语三人,二十四中三人,解小三人。二十四中与解小各位教师对于加入中小衔接这一大家庭感到十分荣幸,并表示将不遗余力将中小衔接这项课题做好做实。

英语学科徐小丽主任做了前期汇报,向与会各位老师详细介绍了衔接前期的各项研究调查论证活动,就前期小学生调查问卷与教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汇总报告,并将研究方向及具体领域、研究内容与目标、以及成果预期提交会议进行讨论。

市英语教研员黄小燕对中小衔接前期研究与论证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指出中小衔接课题是一项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课题,该课题始终以“生本”观念辐射于整个课题研究,教师应立足学生立场,切实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注重自我理念的更新与提升,要以中小衔接的理念来指导教师的课堂,为学生搭建好中小衔接的平台。老师还提出每位教师应做好《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建构,通过梳理出小学二级标准与中学三级标准的异同与提升部分,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在教育目标、教学课程以及评价标准上的衔接,确定衔接立足点,帮助教师与学生能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力求使中小衔接工作得以稳步的推进。接着,老师与大家共商学生调查问卷,指出学生调查问卷要立足于七年级学生的学情,以期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与可参考性,最后黄老师就会议伊始提出的中小衔接的具体方向及成果预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教师进行研究实录和研究手记的撰写,学生访谈实录可整理成册,切实落实中小共构课,架构校际研修共同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会议气氛十分热烈,老师提议四校教师群策群力,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将研究目标、《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小共构课、调查问卷数据的梳理汇总等工作落到实处。

会上,常州外国语学校曹志娟老师与二十四中的高小娟老师均就中小衔接课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觅渡教育集团两位教研组长张伟,徐海艳和解放路小学英语教研组长吴旭飞以及周铮,徐志娅,卢敏,邓佳妮,李娜和巢凡莉等老师也积极参与其中。

 

                                               (觅渡集团 外语组)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