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游戏???
v 玩?!
v 学问?!
v 玩学问??!!
v 有境界地玩学问???!!!
v …………
幼教人应该认识的外国心理学家
v 认知学派的心理学家
v 皮亚杰-感知运动、形象、抽象思维
v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鹰架儿童学习
v 人本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
v 弗洛伊德--有病治病
v 马斯诺--无病防病--心理养生
一、什么是游戏(二)
v 主观体验游戏的快乐来源-合理需要的满足
› 认知(技能)挑战
v 观察、模仿学习--获得、占有(自我丰富、自我提升、社会交流)
v 探究、创造学习--满足好奇心和自我创新欲望(社会交流)
v 解决问题学习--自我实现感(社会交流)
› 审美感动(生活经验“唤起”享受和操作的“流畅”享受)
› 人际支持(特别是情感上的相互满足)
› 自我调控(自由选择、自我管理、自主掌控、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感)
v 反思能力
v 合作性(好胜心)
二、学习品质内涵(三)
观察模仿学习的关键能力
v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互依性
› 观察需要:迅速、准确、全面以及更多细节
› 描述需要:简洁、精确、精彩(使人“惊艳”-新颖)
› 思维需要:宽广、深刻、丰富、创造(自我建构、自我超越)性
以上所有建构和反思都不能够离开概念的支持
二、学习品质内涵(四)
创造性学习的关键能力
v 自觉将个人生活经验转换成表演动作
v 自觉通过模仿积累大量动作表演经验
v 自觉在集体中观察吸收其他人的创造性表演思路
v 自觉将上述经验重新选择加工成新的表演动作
v 自觉在集体中进行上述即兴创造性表演
以上所有建构和反思都不能够离开概念的支持
二、学习品质内涵(五)
解决问题学习的关键能力
v 察觉问题的能力不能、能
v 澄清问题的能力关键切准,切不准
v 设计解决规划的能力策略有效无效
v 执行的能力(含监控-评估调节规划能力)坚持性、反思能力、调节的灵活性
二、学习品质内涵(六)
共同学习的关键能力
v 理解:目标一致,个人服从大局,自觉保障与集体行动一致
v 理解:帮助是一种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互助
› 不强迫别人接受帮助,能够给予适合的帮助
› 会谢绝不适合的帮助,能请求必要的帮助
v 理解:可以分享观念、主意、策略和快乐
v 理解:合作的必要和合作的水平(知道、愿意、关注和努力、默契)并能追求更高水平的合作
《礼 记 》《学 记》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成功的因素,同时又懂得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能胜任教师工作。
所以优秀的教师是善于通过诱导进行教育的:即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习起来才会感到安易;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安易,学生又能独立思考,才算善于诱导。
一、什么是游戏(三)
v 教育必须以“缺失性需要”基本满足为前提!
v “发展性需要”本身必须靠教育培育!
v 学习和教育必须关注的“首位价值”是成长快乐!
v “挑战与成功”的永远是激动人心的人生追求!
一、什么是游戏(四)
v 游戏注重的是“过程”!?--那“过程”又在追求什么?
› 过程是过程?(等于没有解释!)
› 过程是参与?互动?(内容是什么? )
› 过程是体验或感受?(感受的是什么?)
› 过程是快乐?(是什么性质的快乐?)
› 过程是:应用旧知识建构新知识(含做人、做学问、做事情),持续主动追求并获取--
“成长快乐”
二、音乐游戏的游戏性(一)
v 音乐游戏所有特性的核心:都起源于人的对自身心灵追求“幸福存在”需要的理解,以及主动向自身心灵提供滋养和自我完善努力。
v 我玩儿-我们玩儿!娱神-娱人-最终还是为了娱己!的确--最终就是使“自身心灵追求‘幸福存在’的需要”获得了满足:在自在和自我超越中获得了自足!
二、音乐游戏的游戏性(二)
v 音乐游戏的特性:音乐性、动作性、游戏性
v 游戏性的结构:情境性、挑战性、互动性和创新性
v 情境性包含(对应-审美感动的生活经验激起):
› 对情境意义的理解与表达反应(生活经验建立联系的冲动)
› 对情境意义所引发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反应
v 挑战性包含(对应-认知挑战目标激起--挑战适宜):
› 应变反应(根据外部条件变化迅速发起或终止特定行动)
› 克制反应(根据外部条件限制内部的冲动)
› 探求反应(对悬念--未知具有好奇和探求的冲动)
› 占有和超越反应(对外部具有获取冲动,对内部状态具有不满和自我完善冲动)
v 互动性包含(对应-人际支持的情感激起):
› 配合反应(组织与服从)
› 分享反应(娱人娱己与共鸣)
v 创新性(对应-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
二、音乐游戏的游戏性(三)
v 音乐游戏的“挑战适宜程度”及其调控
模型:一个以上的元素,根据某种
规律组织起来的--整体结构。
从“原子性”要素出发……
v 汽车牌照的启示(ABC甲乙丙123)“筷子舞”
v 全世界凡是人都长一样
v 下肢“重心”:交替、不交替、以及二者的融合
v 走跑跳
v 上肢关节……“黑走马”
游戏的“适宜程度”调控(之一教材)
v 模型的规模(1、音乐长度-单位拍、乐句、乐段总数2、动作总数量)
v 模型的复杂程度
› 不同动作数量
› 重复与变化(1、次数2、规律可辨认性(1)生活逻辑(2)形式逻辑)
› 动作变化频率
v 动作本身难度
› 身体部位参与数量
› 儿童肌肉发展成熟程度(规律?)
› 生理系统机能发展水平(运动、神经、心肺系统)
› 重心控制能力发展水平
v 空间认知-反应难度水平
› 克制不动-规定模式运动-自由模式运动-配合模式运动
› 方向、方位、水平
› 同伴以及同伴空间
› 集体以及集体空间
v 音乐节奏或节奏型认知-反应或难度水平
› 规模
› 密度
› 不同时值变化频率
› 节拍模型
关键词:规模、数量、频率、--做“升级”或“降级”版本的设计
游戏的“适宜程度”调控(之二教法)
v 调整教师的语言(精练、精确、惊艳)
v 调整教学的流程(层级、先后秩序)
v 调整教师的示范方式(教师示范同时幼儿模仿;教师先示范;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幼儿模仿;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幼儿边操作)
v 调整观察、操作的空间状态(秧田-镜面;圆圈;行列)
关键词:循序渐进;具体问题具体对策--做“更加有效”版本的设计
范例一:螃 蟹 调
v 全部有象征意义动作(模型)
› 一只;那么·眼睛;那么·壳,那么·夹夹,夹·甩
v 象征意义动作加身体游戏动作(模型)
› 一只--甩甩甩;那么·眼睛--甩甩甩……
v 自拍(模型)
› 一对一(二个动作)
› 二对二(二个动作)
› 四对四(二个动作)……
v 对拍(模型)
› 一对一(二个动作-不交叉-交叉)
› 二对二(二个动作-无正反-有正反)
› 四对四(二个动作--……)
v 三个动作
v 四个动作
v 五个动作
v 动作音乐模型之间匹配关系(影响迁移)
v 难度下降调整
› 模型规模(做减法:32-16-8-4)
› 动作种类(做减法:先减难度高的动作-下肢、跳跃、两侧不同、旋转……)
› 动作种类数(做减法: 8拍中8-4-2-1;5《2s1t1z1d》)
› 交替频率(做减法:动作总数减1:8/7;4/3;2/1)
› 使用语言(做加法:象征性语言;提示性语言)
v 趣味性提升(做加法)
› 象征性动作
› 新奇性动作
› 挑战性动作
› 竞争、冒险性情境--猜拳、追逃……
范例二:司马光砸缸
v 集体舞蹈部分
› 三次旋转(解决问题学习范例)
v 与舞伴一起转180度相互交换位置(面向圆上)
v 自己反身180度跳转(面向圆上)
v 自己侧转90度(面向圆心)
› 相互逗乐
v 简单击掌--复杂击掌
v 统一造型--创意造型
v 体育游戏部分
› 游戏的规模
v 玩一次追跑--多次追跑
› 游戏的角色
v 司马光的角色和动作(教师-幼儿轮流)
v 溺水小朋友的角色和动作
v 碎片的角色和动作
v 其他参与者的双重角色和动作
三、应变游戏的发展脉络(一)
v 婴儿应变游戏
› 蒙眼睛--躲猫猫(物体恒存性探求……)
› 手的“追逃”--虫虫(生存适应,自我安全维护信心)
› 指五官--鼻子鼻子……眼睛
v 幼儿应变游戏
› 四散追捉跑--(有家-无家)猫捉鼠;丢手绢
› 投掷移动目标--打野鸭子
三、应变游戏的发展脉络(二)
v 儿童应变游戏
› 猜拳--石头剪刀布
› 斗大--人枪虎
› 杂耍--抓猪拐(麻将),跳皮筋,踢毽子,猜消失物
› 猜谜语
› 词语接龙
› 打牌
› 下棋
三、应变游戏的发展脉络(三)
v 成人应变游戏(“斗”-大、多、新、难)
› 斗嘴
› 斗诗
› 斗歌
› 斗舞
› 斗力--掰手腕;拔河;摔跤
› 斗技
› 斗划拳
› 斗酒
三、应变游戏的发展脉络(四)
v 专业“游戏”(“斗”-自我超越;文化创新)
› 体育竞技
› 艺术创作
› 科技创新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游戏是一种在自我掌控的情境中,自主选择、自我挑战、自我印证、自我超越;并不断体验自我掌控过程之流畅感的实践活动。
四、音乐游戏的类型(一)
v 应变反应游戏
› 追逃游戏
› 输赢游戏
› 争资源游戏(舞伴、位置,器物)
v 克制反应游戏
› 木头人游戏
› 不许眨眼不许笑
› 冰冻和解冻游戏
v 探求反应游戏
› 猜领袖游戏
› 猜谁(什么)不见了游戏
› 猜传递器物在哪里游戏
四、音乐游戏的类型(二)
v 占有和超越反应游戏
› “领袖”游戏(猴子学样)
› 乐器、舞器或玩具的玩耍游戏
v 互动游戏
› 对拍手游戏
› 对踢脚游戏
› 儿歌情境表演互动游戏
› 传递游戏(传拍手、动作、语言《霍克》、器物)
四、音乐游戏的类型(三)
v 情境表演游戏(假想游戏)
v 身体技能探究游戏
v 身体技能享用游戏
v 身体技能竞赛游戏
v 物体操作技能探究游戏
v 物体操作技能享用游戏
v 物体操作技能竞赛游戏
首先必须关注音乐的探究和享用,否则便不再是以音乐为中心焦点的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