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韵律活动:小木匠
(改编自《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班下学期备选课程)
溧阳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陈茹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能合拍地做砍树、刨树皮、锯木条、钉钉子的肢体动作。
2.借助图片,能按照木匠的工作程序,表现出打造小椅子的热闹场面。
3.探索在同伴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刨、锯等动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欢乐情绪。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小木匠》(原来的鞋匠舞音乐)、轻音乐、图片四幅
2.知识准备:认识斧子、刨子等工具,了解制作椅子的基本流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乐曲
1.游戏:变变变,变成一棵树。(情境创设,引导孩子创造性地表现树的造型,激发参与热情,同时让孩子了解了树木的用途,感受到木匠砍树是两情相悦,造福人类。)
2.感受乐曲节奏。导:“小木匠来到树林里,真的来砍树做椅子了,听着音乐想一想,他是怎样工作的?”
二、借助图片,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调动经验,给“砍树、刨树皮、锯木条、钉钉子”四幅图片排序。导:请你来学一学小木匠做了哪些事?这里有四幅图片,他们的顺序对吗?哪里不对?第一件事:砍树,第二件事,把木料刨平整。第三,把长长的木板锯成想要的大小。第四,木块和木条组装起来,用锤子把钉子固定起来。
2.引导幼儿合拍、形象地表现砍树、刨树皮、锯木条、钉钉子的肢体动作。
3.幼儿将自己的椅子当成树,随乐自主表演小木匠做小椅子的过程,尝试在音乐变化的时候变换动作。
4.鼓励幼儿在乐曲的结束句,创编各种庆祝自己作品成功的胜利姿态。导:你的小椅子做好了吗?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你很高兴。(给乐曲的尾声增加情感表达的机会)
三、激活情绪,享受合作表演的乐趣
1、请幼儿迁移经验,寻找一棵“替代树”,随乐完整表演。导:除了椅子树,这里还有什么树?(引导孩子经验迁移)
2.教师扮演树,请一位幼儿扮演木匠,示范砍树动作。
3.师幼交换角色,集体探索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刨树的动作。导:可以在哪里刨?试一试。
4.幼儿自主探索在身体各部位锯树时的断裂动作。导:注意,我要锯木条了,你会听到一个很奇怪的声音,哼曲“咔”,口令:木条准备好,锯子准备好,咔!断了。(咔的出现,增加想象空间,也为掌握音乐节奏服务)
5.幼儿自由结伴,扮演树和木匠,尝试合作表演。导:我开始唱歌的时候,你们
开始找朋友,等我唱完,你们就要找到朋友站好不动。对着他的耳朵轻轻商量,谁做树,谁做木匠。
6.交换角色,随乐表演。
四、放松游戏:小树发芽。
倾听音乐,用肢体动作自由表现树苗迎着春风生长的姿态。
附:音乐《小木匠》
5 5 5 3 1 3︱5 5 5 3 1 3︱4 ·4 3 · 3 ︱ 2 2 1 —︱
5 5 5 3 1 3︱5 5 5 3 1 3︱4 ·4 3 · 3 ︱ 2 2 1 —︱
2 2 5 5(两个低音5)︱1 3 5 —︱4 4 3 3 ︱2 2 1 —︱
2 2 5 5(两个低音5)︱1 3 5 —︱4 4 3 3 ︱2 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