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师生园地>>教师论坛>>文章内容
在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初中分论坛)上的发言
信息时间:2012-04-05     阅读次数:
 

主持人好,大家好!

受命发言,一夜忧叹;直至现在,仍不知将何所言。一是不明确这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的主题或中心词是什么,故不知道说什么;二是由一个教师来充当教研员的角色,底气不足、视野不宽、理论与实践摆不上台,故不知道怎么说;这两个背景直接导致下面所说的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

学了唐校长的一招,试着拉几个抽屉,可不是唐校长手下的“兵”,“活”做得不细,只能做一头技穷的“驴”,乱叫两声了。

第一声,承着杨九俊院长关于模仿教学风格的“三防止”,叫一声一线老师之苦。杨院长所提的三死,即“仿真之死”“优越之死”和“精致之死”,当然是针对当前教师教育教学的现实而提的。可是,作为一线老师,尤其是小地方、小学校的老师,没有专家引领,同伴都是一样的萝卜,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味,你不去模仿,怎么办?像于漪老师一样裸读、三备,你会吗?你能坚持吗?(我反正不会,更不能坚持)关于裸读,曾尝试过几次。记得就八下《三棵枸杞豆》一文尝试裸读(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章,我想通过不同的解读,读出些“新”来),可结果是,除了从主题、结构、语言三个角度切入去读外,我再也想不出其他切入点了,所谓的裸读因自己无能无法而告终。没办法,只能去模仿,尝试着用余映潮老师的“品读”“美读”“比读”“探读”去读,就读出了一些东西,为此我还欣喜了几天。所以,我认为,作为起步的老师,模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的),关键是不能照搬照抄、不能仿其形,而要仿其“道”。如何仿其“道”?我的经验是反复的思考三个问题:我和他的不同在哪里?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如借鉴他的,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其他两个“死”也是如此,关键是明确对象和目的。这样“优越”就不会死,能真正成为博众人之采,酿自己之蜜;这样,“精致”就可能像唐校长一样——课前将诸多的可能想“细”,课中才能做到“实”。

以上是我想叫的第一声:明确目的,“三死”就是三条活路。

第二声,承着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简单”的五点具体阐述,叫一声如此“简单”不容易。“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教学活动实实在在”、“教学效果实实在在”,这五句话够明确简单的。可,什么是“明白”“清楚”“简单”“实在”呢?你“明白、清楚”吗?我不知道,专家不给我判定,即使给也众说纷纭。当然,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可怎么做?每堂课都做,你行吗?还有,怎样才能“明白”“清楚”“简单”“实在”呢?我想老师的简单的前提还应有三句:“教学追求孜孜矻矻”、“教学态度端端正正”、“教学准备扎扎实实”。这能简单吗?此其一。其二,这五条貌似简单,做起来都不容易。以“教学内容明明白白”为例。这次会务组发的《语文教苑》正好选了我的一篇文章《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这是受王荣生教授“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的影响,我在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做的一些梳理和思考。我根据课标中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结合一些专家的观点,提出了初中小说教学内容应该是体验的判断,并提出了“让学生体验”的观点和一些策略。可,具体到年段、文本又如何处理,没有涉及,因为这不容易,需要理出一条科学可行的“纲”,在此基础上在做合理的“布点”。2010年暑期我写了该文,至今我还没能补上。难啊!同时,这一两年中,随着对小说和相关理论阅读的深入,我竟无从下手了。

  “简单”想说爱你不容易!谢谢大家!

2012.4.1.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