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下午,市区初一英语教师在北环中学开展了“语法课例研讨”同课异构活动,本次活动与以往教研活动相比增加了几个环节:1. 增加了课前说课的环节,使听课教师更清楚两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设计意图;2. 增加了课堂观察表的环节,使听课教师更加清楚观课的维度和指标;3. 增加了对学困生的观察记录环节,使听课教师更加关注学困生的学习需求。
北环中学设计了《学生课堂参与状态观察表》,正衡中学设计了《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表》,为开展课堂观察提供了很好的评价依据。另外,为了便于对学困生学习困难的观察, 北环中学还提供了学生座位表,并对重点关注学生做了记号,当听课教师拿到座位表后,听课时更加了解参与学生的层次和教师训练的效果。两位授课老师张老师和孙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备课、磨课和反思工作,他们在与教研组老师的研讨和指导下,不断修正教学目标,修改教学环节,对每个步骤做了精细的推敲,对学习过程做了精心的预设和备案。
张老师的语法课的特点是呈现清晰,操练及时,注重归纳。她利用旧词指导学生朗读新单词,能引导学生归纳语法规则,能及时关注解决学生的困难,再辅之以扎实有效的操练,学生学习效果较好。孙老师语法课的特点是一条情境线贯穿始终,例子丰富生动,活动风趣引人,辅以课前预习案,较好地将知识传授和表达训练融合为一体。两位老师在使用好ppt 的同时,板书清楚美观,重点突出。尤其难得的是,两位老师都是年轻教师,能展现较好的基本功和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北环中学和正衡中学英语教研组浓厚的教研氛围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课后,与会教师就“学生参与状态”、“教师提问有效性”做了专题研讨,通过研讨,与会教师对问题类型、候答时间、教师理答方法等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同时,也进一步认识了学生学习成效作为衡量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张海亚.zip
孙晴晴2、24.zip
Unit 2 Grammar (2.24孙晴晴).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