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教学资源>>课件荟萃>>七年级下册课件>>文章内容
同课异构2:送牛奶的好爷爷(七下读本)
信息时间:2012-02-17     阅读次数:
 

学习目标:

1.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了解老爷爷高尚的精神品质

3、在比较中,能体会老爷爷高尚的人生追求,并以此激励自己。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了解老爷爷高尚的精神品质

难点:在比较中,能体会老爷爷高尚的人生追求,并以此激励自己。

教材分析:

这篇小说篇幅很短,却极为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送牛奶的老爷爷”的感人形象。老爷爷在雪中修车的场景最为人震撼,这里是通过正面描写突出老爷爷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文中写人们焦急地寻找老爷爷,这是通过侧面描写突出老爷爷的形象。再加上环境的烘托,老爷爷的形象更为高大。其实,老爷爷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他身上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都有。他无偿地为别人服务,给别人带去了欢乐和方便,他的内心是充实的,这份充实源于他精神上的一种满足。他发挥着余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字词掌握较差,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积累较少,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欠缺。理情节,分析老爷爷形象的过程是一个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文本的过程。现在学生缺乏想象力,扩充老爷爷的故事,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在的社会人们过分强调对物质的享受,生活的享乐,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人生价值得不到体现。在这一点上,学生可以学习老爷爷,让生活充实起来从而使自己的内心也得到充实。

课堂学习: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新课

课前播放谭晶的《好人就在身边》

导入: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老张小李,也许是大叔阿姨,也许是同事邻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好人是一位“送牛奶的好爷爷”。

听讲

 

 

 

 

2

读准字音

1、出示题目

1)他原是一位大学教授,退休后却( )老伴来到偏远的农村。不久,老伴也死了,他突然觉得自己成为一个孤苦)仃  )的人。

2)他无偿地为公司送牛奶,人们都亲 

地称他为“送牛奶的老爷爷”,他感到心满意足,车轮又飞  )起来。可有一次,人们许久不见他的踪影。那是一个严冬的清晨,晨光  )微,云影凝  ),大雪从无尽的苍  )飘落下来。最终,人们找到了他,只见他站在机器旁,手里握着修理工具,帽檐上挂着几根冰  )。原来,他被冻死在了雪夜里。

2、组织交流、明确

 

两生朗读

 

师生纠正读音

 

 

3

探轨迹

1、 出示要求

大声朗读课文,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大学教授  退休之后  妻子去世  义务送奶

          宁静淡泊

2、组织交流、明确

 

大声朗读

 

思考

 

互评

4

感形象

(一)

1、出示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第12节,说说哪些词、句让你震撼,为什么?

2)找出文中叙述他人行为的语段,说说它的作用。

3)发挥想像,说出人们雪中盼归的心理活动。

4)找出文中描写暴风雪的语段,大声朗读,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2、交流、明确

 

 

 

读课文,

圈点、勾画、批注

思考回答

讨论交流

 

 

 

 

5、议人生

 

1、出示要求: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材料一:小魏毕业于北京大学,有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体格健壮。曾在燕山石化工作,于2001年辞职,从此游手好闲,坐吃山空。迄今为止,已逾十年。由于长期独处,与世隔绝,乃至理想日丧,渐无追求,懒惰成性,厌恶劳动。

材料二:成都某高校的一个大学生,有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1300,起床,吃中饭;1400,去网吧玩网络游戏;1700,晚饭在网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二天早上900回宿舍休息……

2、大组交流,明确

教师小结:有意义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才是丰富的人生。

 

 

 

看材料

思考交流

 

 

6

作业布置

根据课堂所给的材料,把所得的启示形成文字做在作业本上。

要求:1、联系实际写出感悟。

            2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送牛奶的好爷爷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环境烘托         

教学反思

 

 

 

 

 
5278.ppt
5279.mp3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