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教学资源>>课件荟萃>>八年级上册课件>>文章内容
校长公开课:幽径悲剧
信息时间:2012-02-17     阅读次数: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通俗而雅致的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品味、感悟,通过小组合作,师生探究、教师点拨等方法突破难点。

3.启迪学生感悟真善美,善待生命。

布置预习:

1.通读全文,划出好的地方和你们有什么疑问

2.这可藤萝具有怎样的特点?

3.这是一条怎样的幽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学生提问。

从学生疑问切入文本。

(教师适当引导,引而不发,自然过渡到文章的中心事物——藤萝上来)

1.赏析藤萝之美。

一开始就说它“最有特色”,特色在哪里?结合文句用自己的话告诉我。

(学生赏析,把“闯”——“进”;“袭”——“传”,朗读)

明确:色香味俱全、姿态优美、生命力强

这样的“三好”作者对藤萝有着怎样的感情?用本节的话回答。

(指导朗读)

2.分析幽径的作用。

这么喜爱,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呢?

前面写的是什么?幽径?为什么?

这是一条          的幽径

烘云托月(可以让学生朗读)

3.分析藤萝之死

三个“最”,独一无二。本身就让作者喜欢,随着另外几株藤萝的死亡,它成了“唯一慰藉”。

形态优美、花香浓郁、生命力顽强的古藤萝,饱含着作者赞美和眷恋的古藤萝,命运如何呢?

(死了)怎么死的(自杀还是他杀?天灾还是人祸?)

先瞻仰一下它的遗容吧——

一起看一下,最让你动情的是哪里?(如果改成,花朵还没有凋谢呢)拟人修辞。在作者的眼里,就是孩子啊。如果改写呢)

花朵是藤萝的诗歌,每年春天,藤萝用满树的诗句歌唱季节,歌唱生命;然而,就在那样的一个春天,还没有来得及吐露的饱含芬芳的诗句已经成了送给自己的冰冷的悼词!

“死在春天”

4.分析悲剧

团团的绿叶没有了,满满的花朵没有了,淡淡的幽香没有了,嗡嗡的蜂声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只有万斛悲情,只有无言的痛楚,只有悲哀至极,只有投诉无门的悲愤。作者的感情如何?

让我们一起朗读第1314段,感受作者的悲痛、悲切、悲悯、悲愤。

面对美丽的藤萝,为什么要下毒手呢?凶手究竟是谁?

(愚妄之人)

关于“悲剧”——为什么不用不直接说“亡”,而用“悲剧”?

(哪个意义更宽泛?死亡强调的是“失去生命”,悲剧比死亡更加宽泛)

在文章中,你还读到了什么比死亡更加让人痛苦的东西?

(十年浩劫是悲剧兄弟姐妹们惨遭屠戮——坚决、彻底、干净、全部;人们的不管不问、麻木不仁)

这棵藤萝藤萝死于什么时候?

1992年,说明悲剧没有停止,还在上演啊

5.拓展延伸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悲剧?

(校车夺命、小悦悦)

鲁迅的“悲剧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幽径悲剧”只是藤萝的悲剧吗?

藤萝的悲剧=      的悲剧,(象征了真善美)

美已经被毁灭,已经不可能再复生了。它的死期待着换回什么呢?

警醒世人。

6.深层探究

怎样理解作者反复说自己“没出息的人”“渺小的人”?

结合生平、事例、文本分析。

假如你有五分钟时间与季老面对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季老在82岁的高龄写这篇文章,愿意把这个“十字架”永远地背下去,作为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7.结束语:

课件展示:

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

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

任何一只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刘亮程《一个人村庄》

小小的烛光虽然微弱,但也是光明和温暖的象征,让我们在烛光中缅怀逝去的美好,去忏悔曾经对真善美犯下的过错,更要去呵护好身边的真善美,让人生更美好,生活更和谐!

 
5275.ppt
5276.mp3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