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神舟号”》一课中轻声的问题
【网友鸿雁长飞问】
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我叫“神舟号”》的轻声可真多呀!
其中这样的注音怎么读起来这么别扭,谁的音韵学的比较好,请指点一下?
问题一:
小弟弟,你从哪里来?句子中,li 是轻声,“来”不是轻声怎样读?我发不出来,一读起来,“哪”的后面两个全读成轻声了。书错了,还是我错了?
问题二:
第五课,〈家〉中的“种子”是轻声,学习生字的时候,“子”也没有声调,在我印象中轻声不算多音字,课文中“种子”注轻声没错,但是生字表想象中应该注第三声才对的呀。书错了?还是我错了?
【高林生老师答】
关于轻声:
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这些声调一共有四种,即通常我们所说的阴、阳、上、去。但是,在双音节词里或者在说话的语流之中,有些音节常常会失去原来的声调,读成了一个较轻、较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轻声不是四声中的一个调。轻声是词语连读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因此说,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它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故轻声音节的读音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往往在一个词语后面一个音节。
需要说明的是轻声是北京话的特色之一,因为普通话以北京方言为标准音的,所以,普通话里有轻声的问题,而在有些方言里就没有轻声问题,如广州话,所以,对广州方言区的人来说,轻声是很难掌握的。
轻声有什么作用呢?
1、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 xiōng di(指弟弟);兄弟xiōng dì(指哥哥和弟弟)。
2、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性的作用。如:对头 duì tou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 duì 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
以上所说的作用仅仅是一般规律,也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如:神气、商量、丈夫。
掌握轻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轻声的读音问题,二是记住轻声词的问题。
●轻声的读音
轻声读音的特点是:音长短,音高不固定。即轻声发音时音的长度特别短,音高随着前一音节的音高而变化。例如:
阴平+轻声:包子 2
阳平+轻声:瓶子 3
上声+轻声:点子 4
去声+轻声:凳子 1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上声音节后面的轻声音高最高是4,去声音节后面的轻声音高最低是1。
●有规律的轻声词
有一部分轻声词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无法一下子掌握全部的普通话轻声词时,我们可以先掌握其中带有规律的一部分。
A.助词和语气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de)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吗、吧、呢
B.叠音词和动词重叠的后一个音节
姐姐 婷婷 看看 劝劝 等等 拾掇拾掇 解释解释 表演表演
C.构词用的虚语素
子——桌子 点子 筷子 果子(zi)
头——丫头 枕头 指头 里头(tou)
了——算了 罢了 好了 得了(le)
们——我们 他们 你们 人们(men)
得——觉得 使得 值得 记得(de)
么——这么 那么 多么 怎么(me)
D名词、代词后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
楼上 乡下 花园里 门外 底下
E.动词形容词后表示趋向的词语
跑来 躲开 干起来 说下去 走上去
F.量词“个”、“些”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他险些丢了性命。
G.动词后面的“在、到”一般读轻声
抄在纸上 贴在墙上
有了对轻声一般规律的了解,要解决咱们教材中常见的轻声读音问题。困难就不大了。比较特殊的也只好死记硬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