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究>>文章内容
新视角下学校人性化德育的缺失与重构
信息时间:2011-06-29     阅读次数: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学德育

———新视角下学校人性化德育的缺失与重构

主讲人:朱旭南

 

新闻背景:

一) 2009826,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明确指出:

1、班主任教师有权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2、班主任工作量按课时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二)20103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德育背景的变化与新的困惑

  德育背景的变化

1)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变迁、文化的多元、家庭教育背景的变化。

2)社会人性化的注重与价值多元化的提倡。

3)德育主、客体政治意识,价值观念,思维与方式的变化。

 

德育的新困惑

1)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封闭的学校德育方式之间的反差。

2)学校德育全面育人目标与家庭教育的畸形目标的反差。

 (3)变革的社会现实与学校传统德育内容及观念的落差。

4)社会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结果与相对轻视学生情感过程、认知规律指导的矛盾。

 

三、人性化德育的“学生观”

学生是人(社会意义和生命意义的复合,应承担学习的责任和珍惜生命的义务)。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可塑性大,寻求发展,渴望关注,具有潜能和潜力)。

学生是有差异的人(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学生是能动的人(发挥主动作用,创造能力)。

尊重理解学生(利用学生的发展性和向师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但“传道授业”,而且示德育人)。

 

 

五、德育内容的缺失

    目前学校德育最大困境是社会的重托与教育者应尽之职极不相称,新课改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缺乏情绪体验、实践锻炼极不相符。功利性 社会导致德育环境的恶劣,智育的提速和德育的滞后。学校在“造人”而不是“育人”,重结果轻过程,德育似乎“有首无位”,处境尴尬,德育对象心理的难以把握,德育效果的难以预见,。

1、生活化的情绪体验缺失

2、自主化实践活动缺失

3、科学化的评价制度缺失

4、高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缺失

5、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的缺乏

      

 

六、德育内容的重构

    德育社会背景的变迁,施教者和受教育者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必然引起德育目标、内容、方法新变化。

              1 德育目标层次化

              2 德育内容生活化

              3 德育过程的人性化

              4、德育价值体现多样化

    德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注意德育过程的人性化,德育制度的系统化,德育内容的层次化,德育载体的多样化,德育活动的学生主体化。

 

人性化德育应关注以下内容:

生命价值教育

情绪体验教育

道德责任教育

人文生态教育

合作竞争教育

     学校德育应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做起,以道德、伦理、纪律和爱国等中华民族基本美德为核心价值取向,同时吸收不同民族世界文化的优点。

 

七、德育方式的传承和创新

德育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故事,故事就是成长的经验,经验就是细节。

德育就是过程,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经历自我、群我、超我的过程。

德育就是自然性健康成长和社会性逐步完善的统一过程。

德育的方式关键就是理解和沟通,前提是尊重,热爱和智慧是关键。

创造相似真实环境,丰富学生体验,实现内心不断自我激荡。

 

八、德育需要“五爱”和“五心”

 

遵守德育规律,注重细节,注意熏陶,大爱无边,大音浠声,大雪无痕。(真正的尊重不但是你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而且还要握着他的手)。

灌输是对人的自觉与自愿的漠视,灌输结果上的善无法掩盖其过程的恶。

爱心、热心、、耐心、细心、公心。总之:亲近学生,了解社会,沟通家长,改变自己。

爱自己,爱学习,爱社会,爱实践,爱反思。

 

九、当代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1、坚定信念,真诚热爱。

2、渊博知识,高超艺术。

3、积极努力,平和心态。

4、强智壮体,   修身养性。

5、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最需要的素质拥有不断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

 

德育教师心理健康指标

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

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

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

4.抗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5.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6.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十、德育就是为知、为己、
为人的世界

为知: 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

为己: 修身、正己、涵养自己的品格、道德和情操

为人:为学生、为家庭、为社会、育天下之英才。

 

    人们在痛感对人文教育的缺失,道德教育的滑坡之后,必然呼唤它们的强势回归。社会对人的地位的认定,在经历了成份认同、文凭认同后,必然趋于道德认同。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年代,能投身于极富挑战的教育事业无疑是幸运的,不留下一点东西是令人遗憾的。

严谨笃学,谈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人和引路人。

风,日夜吹拂;江,奔流不息;我,奋斗不止!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