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转自《中国体育报》
旭光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事实上,“体艺2+1项目”早在2004年8月就由教育部提出并开始实施,只不过彼时是在“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实验,如今7年将满,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看来一定是试行效果喜人。
校园里不应只有朗朗的读书声,更应该有歌声、笑声,和孩子们舞动青春的运动身影。应该说,这是所有的家长、老师的心愿。所以,《通知》一出,响应者众,大家一致为此“全员学特长”之举叫好。正如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东海实验学校校长毛绥军所说,“校园里有了艺术,就有了文化的底蕴;校园里有了体育,就有了生命的阳光。”
毋庸置疑,“体艺2+1项目”的实施,好处大大、作用多多。不过,笔者也听说到这样的例子:有的学校走捷径,每堂美术课都让学生画同一幅画,枯燥无味;还有的学校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上课就组织学生练技能,应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或操作要领完全没有;有的学校选择项目千篇一律,因为跳绳好练就全校练跳绳,唱歌好练就全校练唱歌……虽然是个别学校的个别作法,但是如若“体艺2+1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却不得不防,全当事先打个预防针。
另外“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似乎说得有些含糊,“掌握”到什么程度,“特长”到什么水平,难以界定。以笔者粗浅的认识,“特长”首先需要天赋,再加上兴趣爱好和假以时日的培训,学校“大锅饭”式的培训能否达到效果有待观察。
还有,“每天锻炼一小时”国家已提了这么多年,并且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长期以来各地学校执行效果参差不齐。那么,在“平常”课程和要求都没有被完全保证的前提下,又提“特长”似乎有些想法超前。
不过,以笔者的理解,教育部门号召“全员学特长”,目的不是培养奥运冠军,也不是培养齐白石和郎朗,而是要于无声处沐心灵,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艺术素养,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不管怎么说,各级各类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应该全面、通盘考虑,不能盲目,更不能跟风。要确实通过实施“体艺2+1项目”,让我们的孩子更加阳光、更加全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