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考核评价>>试题精选>>中考专题>>文章内容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七)
信息时间:2011-05-29     阅读次数: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0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加点汉字的拼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2分)
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就是一个巨型炼钢炉,无论有多少不xiāo)子孙,无论有多少叛臣国贼,它永远炉火烧得通红,外质一旦进入,其中的杂质就会变成一缕()青烟消失,而其中的铁质就会duàn)造成为精钢。中国文化,是充满尊严的顽强,是抵)外侮()的信念,是永不被摧毁的精神。
(摘自《南方周末》2009528
    

填字

 

 

 

 注音

 

 

 

 

 

2.默写。(6分)

⑴                  ,风正一帆悬。 

感时花溅泪,              

⑶                   ,悠然见南山。

醉翁之意不在酒,              
常常用来赞美不平凡的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时的两句古诗句是:
 “                   
                   
3
.选出对《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2分)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原名:周树人)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原题为旧事重提。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求学的经历,追忆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B
.《狗··鼠》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记述了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的丑行,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C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大力宣扬了封建孝道。
D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史记》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二)运用(共10分)
4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

“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②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都是创作红色短信的源流,而激励重庆人创作就是激发重庆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④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重庆市民的素质。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2)第②处搭配不当,就将         改为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固然是人们不愿得到的,但有时却能激发人的毅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辩证的观点。

6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4

1)请给漫画拟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

2)请介绍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请用一句话谈谈你读漫画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8题(4分)

 CPIConsumer Price Index),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以零售量或居民消费量为权数,反映消费者所付商品的价格水平。

    作为一种价格指数,CPI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一方面,CPI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数据,为一国政府分析和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科学依据。由于CPI所反映的价格水平和走势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因此,CPI自然也成为衡量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效率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国际上通常以CPI为主要指标来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在西方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普遍地、连续地、超过一定幅度地上涨。按国际惯例,当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即意味着发生了通货膨胀;当CPI低于1%时,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一国货币就会贬值,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背离,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会受到影响。根据CPI的变动,可计算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背离的幅度,以便在劳资双方签订合同时,提高名义工资以降低甚至抵消人们因实际工资的下降而遭受的损失。此外,因通货膨胀而调整租借合同、退休或残障人士的补贴金,甚至是离婚后对儿童的赡养费时,都有必要用到CPI
   
中国自1984年开始编制CPI,中国CPI也包括8大类商品和服务,分别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共263个基本分类,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2006年,经例行调整后,8大类产品中食品、服务类、居住的比重分列前3名,其中食品的权数为336%,与前两年持平,而居住和服务类的权重有所上升。
(节选自《读者》200722期《CPI迷局》)
【注释】在(CPI中,居住一项是不包括买房的,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是,房价不计入是国际惯例,且买房属于投资,不是消费。

7.下列对CPI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
CPI是反映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
B
.中国CPI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等8大类的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
C
.当CPI低于1%,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会受到影响。
D
CPI以零售量或居民消费量为权数,反映消费者所付商品的价格水平。
8
.下面对CPI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政府分析和制定货币、财政、价格政策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要依据CPI
B
CPI是衡量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效率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
C
.因通货膨胀而调整租借合同、退休或残障人士补贴金等,也要用到CPI
D
.根据CPI的变动,可计算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背离的幅度,抑制通货膨胀。
             

(二)阅读《一个词的温暖拯救》,完成9——12题(12分)

那年初秋,单位组团到南方旅游。最先抵达的是杭州,等从杭州游览出来时,已近黄昏。大客向西南颠簸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到了黄山。

整一宿,我没合一眼,下车后,昏昏沉沉,觉得身体有些不舒服。果然,登山后没走多远,头便晕得厉害,腿也有些打哆嗦。心里便开始打退堂鼓:下去吧,这样恐怕坚持不到山顶。但,另一个声音随即正告我:好不容易才来一趟黄山,下去干什么?

过了半山寺,上山的路分成了两条。熟悉的人说,右边的路,陡峭而险,左边的路,平缓而易。有几个要好的同事撺掇我,走右边吧,来一次不容易,爬一爬,看看到底有多险。我竟然什么也没说,稀里糊涂地跟着他们走了最险的那条路。

那一刻,我彻底地昏了脑袋。

那条路真是险,路窄,只容一人过且不说,更主要的是,目之所及之处,全是深不可测的峭崖绝壁,让人胆战心惊。晕得不好站稳的我,不敢往下看,每挪动一步,都战战兢兢。印象中,有几段没有护栏或铁锁拦挡的路,我几乎都要爬着走———那时的狼狈与不堪,可以想见。

到这个份上,下山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这条路只有上道没有下道。求助同事吧,又怕扫了大家的游兴。坚持吧,如果真遭了什么不测,葬身黄山,也算我修来的千年福分———我当时就剩下这么一个念头了。

然而,越往上走,越难走,我也越晕得厉害,紧张的心,都快跳出来了。好容易走到了一个稍微开阔的地方,我赶紧靠着一棵松树坐下来,安妥即将脱壳的惊魂。我刚坐下不久,身边不远,另一个旅人也跟着坐了下来歇息。

同事远远地喊我走,我只是敷衍地应了一声。实际上,那一刻,心里连重新站起来的力量和勇气都没有了。坐在那块巨石上,我似乎想了很多,又仿佛大脑中一片空白。冥冥之中,也不知道坐了多久,突然,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走,咱们走!

咱们?这两个字,就像拨开云峰的一缕阳光,射到我岑寂而慌乱的心田上,陌生,却亲切而又温暖,又仿佛是一双大手,有力地拖住了我那颗即将坠落的心。

我一回头,是刚才歇在我身边的那个旅人,他在朝我笑,陌生的脸上,写满真诚和善良。他一伸手,把我拉起来,说:走,咱们走。

我也笑笑,说,好,咱—们—走!

说不清是激动还是感激,我把“咱们”两个字拉得长长的。而这两个字,又仿佛带着对方的体温,一下子融入到我的胆魄与血液之中,一种近得超越心灵的抚慰,让我陡然增添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力量。

看来,在这方寸之地,不仅有巨石,有松树,还有伙伴,有朋友,有“咱们”,有扶持我的力量。既然这样,我还怕什么?!一直到天都峰顶,我都被对方“咱们”这个亲切的字眼鼓舞着,激励着,虽然我们没有携手,但在心里,却紧紧地手挽着手。最后,我和他———那位陌生的旅人,几乎是前后脚登上最高处的。站在天都峰之巅,放眼脚下的层峦叠嶂,所有的畏惧和恐慌都烟消云散了。

一晃,这件事已经过去10年了。10年间,经历了许多事,也淡忘了许多事。惟有陌生旅人那天籁般的轻唤,以及那个温暖的词汇,一直在留在心里,让我难以忘怀。

(选自20086月《杂文报》)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0.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有几个要好的同事撺掇我,走右边吧,来一次不容易,爬一爬,看看到底有多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1.“咱们?这两个字,就像拨开云峰的一缕阳光,射到我岑寂而慌乱的心田上。”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岑寂”而又“慌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前文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黄山的险和“我”爬山的艰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生死胡杨》完成16题。(12分)

      世上有好多地方,到过一次就不想再去;唯有一处,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它就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的那一片胡杨林。

   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涯的戈壁滩上。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砂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

   远远望见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眼眸便倏地一亮:在无休无止的干旱瘦瘠,无始无终的沙尘风暴的折腾下,竟会有如此灿烂的胡杨——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巍巍的身子将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严严实实好一派泰山石敢当的模样。在目力所及的无边无际中,这里简直是一个最为苍凉壮丽的生命场,铺天盖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交响。

   陪同的友人介绍说:戈壁滩,独领风骚的乔木就是胡杨,它们只生长在这一带;胡杨,生是戈壁的精灵,死是戈壁的魂魄;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你走近它,体味它,方知什么是真汉子,什么是伟丈夫……“听罢,旅途的疲惫和困顿霎时成了过眼烟尘。于是,我一马当先,跃入胡杨林,让这卓尔不群的雄伟浸润自己的眼睛和心房。

  越往前行,越显幽静。蓦地,一泓波平如镜的海子裸呈在我们眼前,阳光轻洒,映现高天流云的碧水便忽闪出锦锻般的光采。掬一口,每一根神经都透着清洌怡爽。在这仿佛混沌初开的漠野中,除了胡杨,还有什么能护住这晶莹透亮的海子呢?

   怀着依依不舍的心绪,我驱车赶往另一片已然死去的胡杨林。

  那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的景象啊!

  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胡杨,……大气中闪跃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威光。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彻悟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据说,世界上,似这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胡杨林已是屈指可数的了。所以,我特别珍惜,将它当成城市中的绿化地,小心翼翼地逡巡,认认真真地思量。我忆起了劬()劳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膛。是的,不深入胡杨林,也许永远不会清楚什么是生命的坚忍和昂扬,什么是生命的风采和永恒,什么是震撼人心的本象……

   这时,打道回府的唤声响了!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离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13、选文讲述了作者去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戈壁滩看到胡杨林的情景,随着作者的行踪,胡杨林的特点和作者的心情都在发生着变化,阅读3-8段,参考提示填空。(4分)

1)胡杨林的特点:

            ,戈壁的护卫雄奇的胡杨,          死去的胡杨,戈壁的威光

2)作者的情感变化:

心中惊喜           心绪不舍            

14、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苍凉”“壮丽在此段中分别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15、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唯有一处(指胡扬林),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请结合全文,说说到底是什么让作者如此向往迷恋?(3分)

                                                                                                                      

16、选文第2段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戈壁滩盛夏的景象,对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是哪一项?(3分)(        

A.交代了时间、地点,为下文写生死胡杨提供了背景。

B.渲染了天气的炎热、残酷,与下文胡杨树浓浓的翠绿形成鲜明的对比。

C.表现了戈壁滩恶劣的环境,烘托了下文胡杨的壮丽、坚韧、昂扬和永恒。

D.表达了作者对戈壁滩盛夏的恐惧和无奈之情。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题目((17-20)。(共12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1则不能励精,险躁2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3,意4与日去,遂成枯落5,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淫慢: 沉迷、滞迟。(2险躁:草率、急燥。(3年与时驰:年华随着时间流逝而虚度。(4意:意志。(5)枯落: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17.解释下列短语:

1)开张圣听:                             2)作奸犯科:                              

3)陟罚臧否:                             4)俭以养德:                                

5)悲守穷庐: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乙两个选段都分别是诸葛亮对儿子和刘禅的劝诫。

B.甲、乙两个选段都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段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D.乙段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身的总结。

 20.诸葛亮分别给了儿子和刘禅什么劝诫?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收获了什么。(4分)

 

                                                                          

 

作文(共60分)

21.请以“留住          ”为题,写一篇文章。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七).doc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