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考核评价>>试题精选>>中考专题>>文章内容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一)
信息时间:2011-05-29     阅读次数: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一)积累(共18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箱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yáo   )、bīn    )纷多彩的民俗节日、身后的人文积    )和gèn     )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    )书香,在这儿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2.默写。任选6空作答6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3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4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寓含哲理,广为流传的两句: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全篇主旨的原句是:                            

3.下列对文学名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3分)

A、“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的情节出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从此历经了生活的种种磨难。

C、《朝花夕拾》中的《无常》既讽刺了庸医,也批评了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观念。

D、《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在精力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从原先的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变得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E、《水浒传》中武松智斗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

4.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下面的这段文字进行修改(不得超过5),使文句表达更加准确流畅。3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老作家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这五本薄薄的小册子,誉为“说真话的大书”,由其是这位老人,在读了卢梭的“忏悔录”后,更是向世人发出了一个既严肃又深刻的问题:人们有没有勇气跪倒在自己面前。

大概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在以往从前的日子里能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哪一个人未曾说过假话呢?哪一个国家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渡走了弯路呢?也恰恰是因此有了这一切,才有了勇于忏悔的国家和个人,才有了忏悔与反思后的腾飞。

5语言运用。(3分)

  现代社会,上网已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3分)

我的网名:                                                                       

命名缘由:                                                                               

(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6.央视青歌赛的综合知识考核一直倍受关注。有些歌手给出的错误答案堪称“经典”。

问:“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

答: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

问:“焚书坑儒”是什么朝代的事?

答:宋朝的铁木真。

问:“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何朝代的哪位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

答:秦朝。李世民。

问:人类历史上的“两河文明”是指哪两河?

答:黄河、长江。                        

                                      (据2008410《文摘报》)

1)这一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2分)

                                                                                    

2)上述材料所反映问题,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人说,歌手亟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有人说,术业有专攻,没必要用这些“综合知识”为难歌手。你怎么看?(2分)

                                                                                    

7. 把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要求语言简洁明了)(2分)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上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蒙蒙细雨。清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改写为: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精神拾荒三步曲》,完成81110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⑤所以,不但A      是互相助兴的,B     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8.作者说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三步曲之间是什么关系?(4分)

                                                                                

                                                                                

9.第③段中席勒和托尔斯泰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2分)

                                                                                

                                                                             

10.根据上文的论述,请在空格AB处分别填上合适的词。(2分)

                        B                   

11.联系你的学习或者读书体验,说说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2分)

                                                                                

                                                                                 

(二)阅读下面《说竹》一文,完成1215题。(共10分)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破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风光。

逢夏,老竹新篁,绿阴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摇风弄雨,铿然有声。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妖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表意?

并非贬低。草自有草的优势。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可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就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在这里,竹已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惟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窗纸,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做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隐逸山林。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这便可知郑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着质朴无华的贡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东方的竹。

                                    ——选自《灵性散文》,有删改。

12.作者认为月下听萧,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回答竹的境界是什么?3分)

                                                                                   

13文中谈及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试根据上文内容,说说郑板桥的抱负是什么?2分)

                                                                                     

                                                                                  

14作者说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分三条列出竹渗透的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3分)

                                                                                   

                                                                                  

                                                                                 

15文章写的是竹,为什么还写到了自然界许多花草树林,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话概括。(2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619题。16分)

出师表(节选)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三臣于草庐之中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恐托付不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8. 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19阅读《隆中对》(节选),完成文后题目。(7分)

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②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直枉驾顾之。”

③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先主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      

 三往 (               然志犹未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谓为信然。

                                                                          

3)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第①小节的大意。1分)

                                                                                   

4)第③小节划线句表明刘备怎样的气度品质? 1分)  

                                                                                     

三、写作60

20题目:生活需要____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和人名。

                  生活需要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一).doc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