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教学资源>>课件荟萃>>七年级上册课件>>文章内容
猫 梁增红
信息时间:2017-11-27     阅读次数:

《猫》教学设计(2017.11.20)

江苏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梁增红

教学目标:

1.品读作者写第三只猫时,刻画人物的语辞、句式、语气、结构、细节等,通过解读小说表达方式走进小说。

2.从作者所叙述的“我”和猫之间故事中,获得人生启迪。

一、导入

二、一只怎样的猫?

(一)品读作者写三只猫亡失之后表达情感的语言,理解作者对三只猫亡失之后的不同情感。

重点读这三个句子(注意其中的表达情感的词语):

PPT】

1.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2.我也怅然地,愤然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明确:用词上,情感上,都有明显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尤其是“好久不”与“永不”准确地表现了两只猫亡失之后的情感上难过的不同程度。通过上述讨论,明确“我”对第三只猫最有感触,写得也最为详细。

(二)品读作者所写的“第三只猫”,通过品味小说中人物的语辞、句式、语气、以及篇章结构、细节等,来理解小说合适的语言表达合适的情感。重点第15-33段。

学生活动:读第15段,作者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只猫?(可怜)从哪些地方,你可以读到第三只猫的“可怜”?

在词语的揣摩中,领悟第三只猫“来的可怜,活的可怜,去的可怜”。

相机辨析两个“蜷伏”的不同含义,并以此来探究作者所描述的第三只猫的状态:

PPT】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小结:第三只猫:可怜!(来的可怜,活的可怜,去的可怜。)猫之可怜,在于长相不好,无人怜爱,还遭人误会,冤屈而死……。

三、一个怎样的“我”?

1.探究悲剧的原因。

如此看来,第三只猫的冤案,是由谁造成的?(“我”)

注意体会句式上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句子该怎样准确又有所强调地去表达!

PPT】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换为:

PPT】

a.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

PPT】

b.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做出判断的还有妻子:

PPT】

 “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妻子的话,用反问的语气,加速“我”的肯定,改成陈述句效果如何?

PPT】

c.是猫咬死的。

辨析句式变化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

师:“我”不仅在语言上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还在行动上也做出了肆意的惩戒——(主要是描写的角度:心理、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我的恼羞成怒,愤恨之至,首先在行动上。)

PPT】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我想”,有何含义?这句话中,你看到“我”的什么样子?(肆意惩戒)

“我”处理珍珠鸟被吃的过程中,反映了“我”的——(偏听偏信,妄下断语,甚至肆意惩戒……

小结:合适的情感,往往需要合适的语言来表现。这里的“我”和“妻”的语言和动作中,流露的就是对第三只猫的不信任,厌恶,乃至于误解,于是,悲剧酿成了。

2.拓展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一般人,即使圣人也会有这样的误判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故事:

PPT】

澹台( Tántái,复姓)灭明,字子羽,是孔子的学生。他有君子的姿态,但体态相貌很丑陋,不符合孔子心目中君子应该有的样子,因此,孔子认为他资质低下。

从师学习以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他往南游历到长江,到了吴国、楚国等各地,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完美无缺的声誉传遍了四方诸侯。孔子听到这些事,说:“我单从相貌上判断人,对子羽的判断错了。”

以貌取人,武断,做出错误的决定,常常反映出人性的弱点。关键是我们应如何处之。

3.面对自己的过失杀猫,“我”扪心自问,从而有了下面的愧疚与悔恨的文字:

(生再读最后几段文字,感受“我”的情感。)

PPT】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4.“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一个怎样的人生启迪?

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

“我”真爱猫吗?(不,我像妹妹一样,喜欢活泼可爱的猫,却对丑的一无是处的猫,看不顺眼,偏听偏信,妄下断语,甚至肆意惩戒……)

作者借写猫,其实是在启发我们思考一些问题。你有哪些启迪?

答案不是唯一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我们怎样读小说。

五、一个怎样的阅读小说方式?

PPT】

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

我们怎么读小说?品味小说的语辞、句式、语气、结构、细节等,来理解小说。

 
猫 梁增红
猫教学设计 梁增红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