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1.时间保证:幼儿园一日活动作息时间安排上,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应注意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提供充分的各类生活活动时间,要有充足的时间地进行盥洗、用点心、午餐、午睡等生活活动。如:盥洗时间一刻钟左右,午睡时间不少于二小时,午餐时间半小时左右。
2.环境温馨:班级生活环境符合班级幼儿特点,规范有序,应呈现一些必要的、适宜的生活规则提示和行为操作标识,并富有童趣、通俗易懂。要注重创设舒适生活环境,色彩协调,宽松自主。
3.必要指导: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有计划进行必要的指导,包括正确洗手、洗脸、漱口、进餐、用便纸等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进餐、盥洗及睡眠等生活活动中的独立自理、自立能力。
4.教育自然:充分利用自主盥洗、整理玩具、分发碗筷、介绍菜谱、照顾自然角等生活实景,拓展幼儿认知经验。组织幼儿进行观察、劳动、值日、自选等活动,积累幼儿共同生活的经验,认识、体验、理解规则,提高分享、协商、沟通、合作等交往技能。
运动
1、 时间保证、场地用足:合理安排一小时户外运动时间以及运动形式。要根据幼儿园场地的实情,采用时间交错的方式,分批、分段安排不同年龄班的户外运动,发挥场地的最大使用率,注意有一定的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2、 内容全面、全面锻炼:充分发掘现有资源和条件,努力创设开放、安全、丰富的运动区域环境。个别自主锻炼与集体游戏合理搭配,保证幼儿的运动量以各种基本动作的平衡发展,凸现全面运动性。
3、 物尽其用,自主运动: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器械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组合性,保证足够的低结构运动材料。让幼儿能够自主选择器械、选择玩伴和锻炼方式,教师要注重创设情景,鼓励幼儿积极尝试、挑战自我,从中体验安全运动的快乐、健康锻炼的快乐。
4、 安全第一,自我保护:环境创设及活动内容、形式必须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具有科学、适度的挑战性,利用社区弄堂开展运动的幼儿园,要求充分考虑安全因素,提供保障安全的设施、设备(如:阻挡栏、窨井盖、台阶软垫等),注意因地制宜,建立适宜的运动常规,提高幼儿我保护能力和规则意识。
游戏
1、保证时间:保证每日有一小时自主游戏(包括自由活动)时间。体现游戏内容的全面性,包括开展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玩沙玩水等各类自主游戏。
2、材料充足:提供与本阶段幼儿能力相适应的游戏材料,材料特征要多样性,成品、半成品,低结构材料,高结构都要占一定的比例。中大班要更多投放低结构和非结构化材料;要有满足幼儿不同类型游戏的材料,包括装扮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要将游戏材料的累积与使用过程变为游戏展开和规则建立的过程。
3、重在观察: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装扮水平、替代水平、操作水平、交往水平,分析把握幼儿处于何种游戏阶段和游戏行为中所反映的幼儿整体发展水平,切忌过早、过多和不必要的介入和干预。
4、顺应推进:教师要学会观察、接纳、认同幼儿合理的游戏行
为,以认可幼儿一切游戏行为水平的心态与孩子互动,并在相应的水平层面上给予适度的顺应性支持,推进幼儿自主游戏。
学习
1、整体落实:要注重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融合,不能以单一的目标取代整体目标,也不能机械地照搬课程目标。在具体实施中将主题活动目标与每次集体教学的具体要求相互关照。要整体规划各年龄段学习的主题内容,选择的学习内容点应符合本阶段幼儿的发展需求,既考虑各年龄段序的衔接,有注意各个面的涵盖,不能随意地拔高与降低要求(杜绝“小学化、学科化”)。
2、关注经验: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运用各种形式丰富幼儿经验,注重幼儿各种经验的积累过程,并将集体教学活动置于丰富的经验积累过程之中。
3、精心预设:集体教学活动要充分解读教材,准确设计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围绕重难点周密考虑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与呼应,体现层层推进、方法适宜、手段多样。
4、有效互动:要充分预测不同能力、不同思维特点,不同生活背景经验的幼儿个体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反响,并给以积极的回应互动与指导。使教学的重心由“教”向“学”转移。使每个幼儿在不同层次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