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你,主题学习花似锦
——记钟楼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讨活动
为深入推进区域“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帮助实验学校教师解决实验过程中的疑惑,3月15日下午,钟楼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全体实验教师、各校教研组长齐聚清潭实验小学,开展本学期第一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讨活动。活动由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陈玉琴老师主持。
整合:促课堂教学高效
活动共分三个板块进行:第一板块是课堂教学展示。清潭实验小学汤志惠主任执教了一节《翻越远方的大山》《雪儿》《花边飘香》(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群文对比阅读课。他从“读准音、解词义、写好字”三个层面示范了字词整合教学。接着,再以《翻越远方的大山》这篇课文为例,紧扣文中时间变化和事情发展顺序这两条线索,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词、画时间轴等方式学习课文,先理清文脉,再概括内容。随后,汤主任由扶到放,让学生寻找《雪儿》和《花瓣飘香》两篇课文中关于时间变化的词、画时间轴和提取关键词,自主完成了思维导图。最后,学生们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流畅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达成了教学目标。
课后,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陈玉琴老师高度评价了汤主任的课堂,她概括为三大特点:一是基于年段特点,思考了教学目标的定位;二是基于目标,思考了教学内容的重构;三是基于教材特征,思考了教学策略的运用。一节课,体现了“群文阅读、内容整合、方法导引和语用聚焦”等亮点,也体现了钟楼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推进中“研读教材有眼光”“设计活动有思考”“语用训练有策略”的态势。
分享:促学校实验推进
在活动的第二板块,八所实验学校项目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学期“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工作重点和实施策略。之后,陈老师又重点表扬了清潭实验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在蔡淳之校长的带领下,研究有思考,研究有方法;表扬了盛毓度小学实验中着手“抓备课、找语用点、变课堂形态、设计学生读书活动”的做法;表扬了西仓桥小学实验中“有目标、有重点、有策略、有过程、有抓手”;还表扬了东方小学实验推进中善于“剖析现状、找准问题”,并能“抓住关键、形成策略”。同时,也给实验学校后续有效实验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培训:促语文课程变革
活动的最后板块,陈老师给大家做了一场极具指导性的报告——《整合:主题学习的核心策略》的报告。她以“什么是整合?”“为什么要整合?”“实验中怎么整合?”为引,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集中阐述了“整合:主题学习的核心主张”这一理念,强调要改变原有传统课堂,积极改变课堂模式,打通文本界限,学会寻找不同文本中看似不同的事物,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交互,资源共享,发挥最大的价值,达到交流中融合的效果。特别强调要有整合的意识,整合的思维,整合的行为,把一个单元的课文看成一个整体,通盘考虑教学活动设计,把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能力置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之中。报告中,她围绕“如何筛选语用点”这个关键,给大家提出了三大建议:第一、根据年段特点,筛选语用主题;第二、根据文体特征,筛选语用主题;第三、根据编排意图,筛选语用主题。还特别指出:第一学段,语用训练要重在“语言积累”;第二学段,语用训练要重在“段落读写”;第三学段,语用训练要重在“篇章表达”。提醒老师们在关注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关键能力训练的同时,还要善于设计“观、演、诵、赏、吟、画”等综合性言语实践活动,体现语文内容丰富性和学习形式多样性,综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培训学习,大家达成了共识,更新了理念:“课内阅读,课内学习”“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大量阅读,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精读得法,略读用法”“反三归一,质从量出”,语文课堂,要保证学生在习得方法的基础上自主阅读,把学生的“学”落到实处。实验教师也明白了只有强化“主题多样意识”“单元整体意识”“内容整合意识”“读写结合意识”这四个意识,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得到改观。
“春风十里不如你,主题学习花似锦”。相信钟楼区八所实验学校的全体实验老师,通过本次培训,一定会更好地吸纳、分享、实践和创新,立足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坚持不懈,以主题学习为支点,撬动语文课程改革,用自己的行走方式诠释“什么是语文”“我们应该怎么做语文”!
(清潭实验小学 黄赟/文 徐卓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