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学习为中心”基于小学英语新教材的课型范式研究》课题自从2015年12月省级立项以来,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5月3日,课题组研究系列活动在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开展,“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的研究”子课题组承办了本次活动,常州市小学英语名教师工作室成员以及其他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本次研究活动。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来
本次课题研究活动以课例研究的形式展开。研讨课的执教老师是来自新桥实验小学的刘宇婷,刘老师虽是刚参加工作四年的老师,但是教学基本功扎实,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上和学生互动自然,课堂氛围非常棒。本次研讨内容为4B Unit6 Whose dress is this? (Story time),刘老师从插图入手,围绕“Fancy dress party”这一文本主线,逐步预测、阅读、理解文本,推陈出新,别具匠心,可谓是“小插图,大智慧”。其他成员围坐在学生身边,分别从语篇目标达成、词汇目标达成、句型目标达成、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同桌互动和个案观察等维度,客观地观察每一位学生,细致地记录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
群英荟萃抒己见,追求教学真善美
课后,“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的研究”子课题组组长徐文娟老师面向课题组成员介绍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这一研修方式。“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在关注单元整体教学下课时目标合理预设的前提下,基于新教材的不同课型确定了具有普适性的课堂观察维度,并设计可记录、可分析和可反馈的课堂观察量表,目前设计、使用并不断完善的课堂观察的观课量表有目标达成观察量表、课堂互动量表和个案观察记录表。子课题组成员围绕着各自的观课维度,还原学生学习过程,还原学生思维路径。在语篇理解目标达成方面,学生通过预测文本、运用核心句型、创编诗歌等方式不断猜测文本走向,理解文本内容,进而通过朗读、复述、表演等方式巩固,目标达成率高。词汇、句型目标的达成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学生自主比较、发现、运用,学习的过程更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学扎实有效。而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方面,学生更是精彩纷呈,打破传统模式,自主构建语言框架。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的观课评课模式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对教师思维的冲击。会后,其他名师工作室成员纷纷参与讨论,对新颖的评课模式给予肯定和赞许。市教研员黄小燕老师暨课题组长强调了“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通过教材结合、学情分析、前测来思考学生学习发生的前提是什么?通过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来预设学习应该怎么发生?通过课堂实施和课堂观察来判断学习正在发生吗?通过后测和观察反馈来评价学习发生了吗?黄老师指出,这种“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活动正是反推教学难点和学生学情的重要抓手,学生只有真正学了才能够输出,还原了教学最本真、最本质的过程。只有教师“真”教,学生“真”学,教学的步伐才能一致。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观察者借助观察量表等工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在充分拥有数据的基础上,对课堂互动和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教师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反馈等活动进行评价,从而真正关注课堂上真实的学习发生,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信,随着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教师将更好地促进课堂转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摄像:汪海莲 撰稿:张妍 审核:徐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