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照书中内容,逐步改造读写区。可以先对照书看看自己班级的区域哪里不足,列出一个改造计划列表,例如添加图书、增减面积、改造装饰、添加读写表演材料等等,然后和孩子商量,共同完成这些工作。
2、你可以先拍下当前的照片,包括环境和材料,记录下你为这个区域设计的专门的活动,以及其他区域的活动可能用到这个区域的机会,如果一直没有足够的关联的话,你可以开始关注这种关系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之后,你可以拿新的照片和旧的做一些比较,尤其是对幼儿在区域中的活动做一些比较。
3、读写空间的建设当然要与时间相配合,所以思考并设计你的一日生活中,有多少时间会用到读写区域,有多少孩子有机会用到读写区域。
4、如果你现在因为条件有限还不能建设图书馆,那就先从建设读写区开始,如果读写区也没有条件建设,就从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开始吧。至少你知道读写区可以这样去建设。
下面,是这两章阅读后的行动题目,其中必做一项,选做两项,也就是说除了必做的一项之外,余下的四项中你至少选两项来实践。
进入读写区域,大家当然知道,这是我主要研究的区域,那么就来好好读一下吧!首先,要读一下一开始的那段小字。有没有发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杰林老师思考的是是否需要“分配”孩子去阅读区,配班老师建议她考虑“吸引”孩子去阅读区。这两个词的差别在哪里?对啊,就是幼儿处于主动还是被动状态。你可能会说,被吸引去,还是被动啊!这当然不一样,被吸引是个体对于外界环境有选择的判断,是经过思考之后的行动,和被分配过去,当然不是一个层级的行动。
所以呢,在本章的阅读中,你要记得,人类经过进化,大脑中配有了专门处理语言的区域,但是尚未分化出专门处理阅读的区域,它是需要学习的,但幼儿的阅读学习,不是单纯的识字,不是认识了字就会阅读,所谓的阅读,是一系列行为的总称。你对儿童阅读发展的规律了解的越多,你能给予他们的支持和辅导越有效,你要做的不是教会他们阅读,而是吸引他们亲近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本章有几处难点,我提出来请大家着重思考,如果有问题,留言给我,我再来解答:
1、读写区的设置,与反小学化是否冲突?幼儿的早期读写行为,是需要专门进行,还是可以融化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中作为具有实际意义的真实活动进行。换句话说,孩子是应该坐在那里学习写字,还是当他面产生了记录、表达、标志的需要时,可以自己产生符号等记录手段?这种看似低效的摸索行动,是否具有真实的意义。
2、阅读区里只能有书吗?为什么需要配备纸笔、画板、绒布板、手偶?幼儿的信息输入和输出都是学习的过程,当他面把读到的东西通过绘画表征出来,通过拼摆说讲表演出来,对他们来说具有重大的思维和语言发展上的意义。所以你如何丰富你的阅读区呢?
3、所谓非小说类图书,也会翻译成非虚构类图书,一般是指讲述某个事实或主题的不是故事的书。例如明天有一本《上厕所》,讲的不是故事,而是讲从古至今上厕所的事情。例如乐乐趣那套很经典的《各种各样系列》,例如蒲蒲兰有一本《了不起的工具》,讲的是各种各样的工具。
必做:
任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一个领域,根据本班的年龄段,将其领域目标、教育建议通读一遍(比如你选择的是艺术领域中班部分),然后将领域目标和你班级中的区域做一个对照(注意,不是某个区域,不是说艺术领域就对照美劳区,而是所有区域,你说图书角没有艺术目标吗?科学角不能体现艺术目标吗?表演游戏区呢?其实多多少少都有体现,只是不一定那么集中),看看哪些区域设置、材料准备、活动设计能够帮助幼儿达成这些目标,是不是所有这些目标在当前的区域活动中都能有效的体现。然后换下一个领域(语言领域中班),一个一个的检验下去。你可以在每个区域放一张纸,把相关的领域目标填写上去,便于你完成有针对性(适宜本班幼儿年龄)的指导。
选做:
1、你的教室被分成了几个区域呢?每个区域之间是如何隔开的?分隔物是否巧妙、美观、多用、灵活呢?请你检视自己班级区域的分隔物,和孩子一起商讨如何改进。重点是,请你蹲下来,看看孩子看到的分隔物是什么样的,能否起到防干扰、引发和支持活动、展现成果等功能。
2、你的区域材料摆放,是否能做到赏心悦目呢?如果还没有,想想看,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变得赏心悦目?比如换一个摆放的顺序?用色彩区隔?换一换摆放的容器?你可以把更新前和更新后的照片发给我,看看是否真的做到了赏心悦目。这个工作,你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进行。
3、试着将2-3个区域做内部的联合,当然,这种联合必须是游戏内容决定和要求的,当游戏需要区域间产生互动或者联动时,适时地通过设置、添加、改变通道,增加材料,提升凝聚主题等手段,让区域实现联动。
4、改造你们的入门处。现在你们的入门处主要放的是给领导看的看板(我指的是我辅导的幼儿园),这个空间在我看来一直是闲置浪费的,那些募捐的牌子,本来也不该放在那里,那些不是给孩子的,就不该占据孩子的空间。试试看,可不可以把这里改造成一个全园公用的临时美术馆,每个班级都可以申请到这里办小型展览,全班幼儿要参与讨论、申请、策展、宣传、服务、收拾等等工作,比如前几天你们做的树叶、种子、木工、草编、布艺、刺绣活动,多么的好啊,让孩子来申请这块空间,自己来布展吧,各个班轮展,把他们的学习工作成果分享给大家。还有孩子们现在做的植物笔记,以前画的蚯蚓故事,也很好,也可以拿来展览的。不过,不要做成全园乱展,不要让老师来策展布展,这个工作,一定要交给孩子。
最后,提一个稍微难一点的问题,仅做思考:区域设置是精细一些好呢,还是粗放一些好呢?区域活动是否必须按照区域的规定进行呢?幼儿在某个区域所做的游戏或者活动,如果并非本区域期待的活动,你会怎么做呢?
总的来说,这两章阅读难度不大,请大家结合每章后面的自测表格对照本班情况做一个自检工作,然后完成以上的作业。抱歉我前几天去杭州,这次导读给晚了。
下面,是这两章阅读后的行动题目,其中必做一项,选做两项,也就是说除了必做的一项之外,余下的四项中你至少选两项来实践。
必做:
任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一个领域,根据本班的年龄段,将其领域目标、教育建议通读一遍(比如你选择的是艺术领域中班部分),然后将领域目标和你班级中的区域做一个对照(注意,不是某个区域,不是说艺术领域就对照美劳区,而是所有区域,你说图书角没有艺术目标吗?科学角不能体现艺术目标吗?表演游戏区呢?其实多多少少都有体现,只是不一定那么集中),看看哪些区域设置、材料准备、活动设计能够帮助幼儿达成这些目标,是不是所有这些目标在当前的区域活动中都能有效的体现。然后换下一个领域(语言领域中班),一个一个的检验下去。你可以在每个区域放一张纸,把相关的领域目标填写上去,便于你完成有针对性(适宜本班幼儿年龄)的指导。
选做:
1、你的教室被分成了几个区域呢?每个区域之间是如何隔开的?分隔物是否巧妙、美观、多用、灵活呢?请你检视自己班级区域的分隔物,和孩子一起商讨如何改进。重点是,请你蹲下来,看看孩子看到的分隔物是什么样的,能否起到防干扰、引发和支持活动、展现成果等功能。
2、你的区域材料摆放,是否能做到赏心悦目呢?如果还没有,想想看,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变得赏心悦目?比如换一个摆放的顺序?用色彩区隔?换一换摆放的容器?你可以把更新前和更新后的照片发给我,看看是否真的做到了赏心悦目。这个工作,你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进行。
3、试着将2-3个区域做内部的联合,当然,这种联合必须是游戏内容决定和要求的,当游戏需要区域间产生互动或者联动时,适时地通过设置、添加、改变通道,增加材料,提升凝聚主题等手段,让区域实现联动。
4、改造你们的入门处。现在你们的入门处主要放的是给领导看的看板(我指的是我辅导的幼儿园),这个空间在我看来一直是闲置浪费的,那些募捐的牌子,本来也不该放在那里,那些不是给孩子的,就不该占据孩子的空间。试试看,可不可以把这里改造成一个全园公用的临时美术馆,每个班级都可以申请到这里办小型展览,全班幼儿要参与讨论、申请、策展、宣传、服务、收拾等等工作,比如前几天你们做的树叶、种子、木工、草编、布艺、刺绣活动,多么的好啊,让孩子来申请这块空间,自己来布展吧,各个班轮展,把他们的学习工作成果分享给大家。还有孩子们现在做的植物笔记,以前画的蚯蚓故事,也很好,也可以拿来展览的。不过,不要做成全园乱展,不要让老师来策展布展,这个工作,一定要交给孩子。
最后,提一个稍微难一点的问题,仅做思考:区域设置是精细一些好呢,还是粗放一些好呢?区域活动是否必须按照区域的规定进行呢?幼儿在某个区域所做的游戏或者活动,如果并非本区域期待的活动,你会怎么做呢?
总的来说,这两章阅读难度不大,请大家结合每章后面的自测表格对照本班情况做一个自检工作,然后完成以上的作业。抱歉我前几天去杭州,这次导读给晚了。
临时性区域与主题共生共荣,面临几个挑战:1、空间不足,常规性区域塞满了教室;2、教师的专业性指导是否能支撑这样类型区域的生成。3、材料的投放上难度也是有的。和孩子在一起,我觉得更多是和孩子玩在一起。理念真好。继续跟读,小板凳坐好。
实际上,我们需要处理的问题是:
1、区域材料使用的多义性以及区域空间的多义性
2、区域活动的引导和安排,谁拥有决定权
3、集体教育活动和区域任务的关系及转化路径
你看看,多复杂的一个事情啊,那本书里根本没说啊!为虾米呢?因为人家不存在这个问题,而我们必须处理。你看你看,你们不问我,我就不说了。
好了,正经点!咳咳!
简单说,就是区域是相似材料的集合,区域活动有儿童自发任务,有材料引发的任务,有主题引发的任务,有教师指定的任务。
孩子进入区域,想着早晨在路上看见的小鸟和昨天晚上看的熊出没,于是决定用彩泥捏一只小鸟,和一个熊大。这就是自然环境、文化氛围导致的孩子自发的任务。
孩子走进区域,看到昨天就存在的树枝子,但是突然发现多了好多毛根,以前从来没有在这个区域里见过毛根,决定试试用毛根把树枝连接起来,还发现桌子上有一些漂亮的纸蝴蝶,决定做个树枝镜框,把蝴蝶放进去,可能还会跑到隔壁的剪纸区,用彩色纸做点花装饰,这就是材料引发的任务,材料不是圣诞老公公放进去的,肯定是老师放进去的,那么老师为什么放进去呢?当然是因为昨天观察的时候看到了孩子在连接的多样性上有困难,有需要,或者缺乏新的游戏动力,所以你知道区域观察的意义了吧。
如果你的主题是挖山芋,孩子做的非常认真,挖了好多好多山芋,你在集体活动中请他们把山芋叶子、藤、根茎都认清了,还和其他植物做了比较,接下来到了区域活动时间,你可以问问,谁愿意把这个比较图用更好看更清楚的方式加工一下,分享给大家,你还可以说,我打算用山芋刻个章,一会儿我就到美工区去做这个,想要和我一起玩的小朋友要到美工区去等我,我会用到工具刀,稍微有点危险,所以我只能让三个小朋友和我一起玩,你还可以把新鲜的芋头叶子放到一个区域,说希望看到新的标本,谁在这个区域玩,请帮我把芋头叶子标本卡做好。这就是主题引发的区域任务,你要推销、示范、请求,一定会有小朋友愿意做的,除非你特别不招人待见。
最后,你当然也可以指定某某去哪里玩,理由是这个小朋友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帮助,你决定利用这个自选游戏时间帮他做一些康复性的,补偿性的,特殊指导。
你如果希望你的主题活动消化在区域里,你就要做好三件事:
1、准备好足够的材料,搭建一条硬件的通道,让孩子走进区域,就看到主题相关的材料,感受到潜在的任务;
2、在区域选择之前,做足推销工作,吸引孩子去做;
3、做好别人就是不搭理你的准备,尤其是小班,你说了半天也没用,那很正常,说明他们并没有真的进入你的主题,那你就反思你的主题设计是不是有问题,以及请他们爱干嘛干嘛吧,因为他们当前的自我的任务是感受自己和材料的关系,而不是你的主题。
总之,材料具有多义性,游戏具有多义性,空间当然应该具有多义性,这个意义是属于每个孩子个人的,但是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起到意义整合和激发的作用,不然要老师干啥呢?你要敏感地识别孩子的意图,形成有吸引力的主题活动,然后尽可能地将孩子的兴趣和你可能提供的资源整合成一个主题,再转移到区域行动中去。当然不是全部可以转移,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愿意转移,所以我建议有一个小型的特殊区域,是随着主题不断变化的,其他区域,看你的能力尽可能渗透就好了。一定允许孩子有不搭理你,自行其是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