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语文>>常州青语>>龙城花絮>>教研简讯>>文章内容
钟楼区: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 ——记钟楼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计划交流活动暨培训活动
信息时间:2016-06-15     阅读次数:

 道至简  悟在天成

——记钟楼“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计划交流活动暨培训活动


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也是学校各科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回归母语教育的本真,回归语文教学的轨道,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顺利地推进钟楼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帮助一线实验教师答疑解惑,有效推进教学改革,3月16日下午,在清潭实验小学一校区三楼多媒体教室,举行了“钟楼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校计划交流暨培训活动”活动。

活动内容主要有三项:观摩课堂、交流计划、实验讲座。

首先,由清实小的章婕老师率先执教一堂“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她呈现的是“1+1”教学模式。由精读教材《谁的本领大》,带动略读《丛书》文本《大个葫芦》。教学中,章老师既充分关注了低段注重识字、写字的方法和朗读指导、语感的培养,又集中呈现了“语文主题学习”——“精读得法,略读用法”的实践策略。整堂课的脉络十分清晰,章老师一面引导学生找到两篇文本内在的契合点——都是“比本领”这个主题,一面引导学生集中识字和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从而使得两篇文章的语用训练点一一落到了实处,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成效。

接着,由来自八所实验学校的项目负责人,重点就本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实验重点与推进策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发现,各所学校推进这项实验研究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措施也是相当有力的,都能基于校情的不同,制订本学期的实验计划。

学校计划交流结束后,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陈玉琴老师对章婕老师呈现的实验课例,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指出课例存在四个亮点——“第一,识字方法多样化,会了一个带一串;第二、教学过程简便化,年段训练更聚焦;第三、读懂课文简单化,关注朗读重语感;第四、教学内容融通化,增加阅读真落实”。她还对八所学校交流的实验计划,给予了点评。陈老师指出怀小、清实小、盛小及西仓这四所学校关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思考比较深入,能够充分兼顾到原有语文课程研究的基础,从而使“语文主题学习”项目的校本化实施真正成为可能。其它四所学校,也都能针对自身校情,推出各项措施努力转变日常教研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总之,通过本次交流,看到各所实验学校都已经纷纷行动起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最后,陈老师还作了讲座,针对实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作了详细指导和分析。她有感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的重大意义与美好前景,又向与会老师作了一次题为《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谈谈钟楼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专题讲座。

陈老师的讲座充满激情,围绕“为什么要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和“如何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给我们分析了传统的单篇独斗式语文课堂的低效,她说尽管讲读“挖地三尺”,分析“火冒金星”,但学生的阅读量还是上不去,阅读能力也得不到切实的提升。因此,我们惟有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模式,转变课堂型态,才能使小语教学焕发出生命的华彩……“语文主题学习”恰是改变当下的阅读状态、教学方式、课堂形态和评价标准的一项接地气的有效实验。

陈老师还特别指出:“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过程中,一要处理好两组关系——课标与实验的关系;教材与丛书的关系。二要做到三个融合——精读与略读的融合;理解与运用的融合;学文与学法的融合。三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低段2/3时间老师讲教材,1/3时间学生学丛书;中段1/2时间老师讲教材,1/2时间学生学丛书;高段1/3时间老师讲教材,2/3时间学生学丛书。四要适度增加阅读量——课内学完教材,进行拓展丛书阅读,按学情增加。五要清晰各年段教学重点。六要在研读教材上下功夫。七要教学设计中做文章。总之,‘语文主题学习’只有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大量阅读,才能让语文回归到母语教育的原点……”陈老师讲座中的“实验究竟改变什么?究竟如何开展实验?怎么变革课堂形态?”三方面的精彩分析与解读,使与会实验老师深受启发,增添了实验的勇气与信心。特别是针对实验中老师们的备课问题,陈老师作了详细的指导,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课型,每一种设计,她都给老师理清了思路,教给了方法,化解了难点。

通过这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计划交流活动和培训指导,每个语文老师都明白了:我们和“咀嚼教学”说“再见”,我们要和“海量阅读”说“真好”,我们还要和“主题学习”说“谢谢”!( 清潭实验小学   文/龚志伟  朱雨彥  图/黄 赟)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