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业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以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为切入口,引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及质量保障体系,对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大作用。
建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是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国际性的大型学业评价项目,如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和TIMSS(国际数学与科学评测)就是为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设计开发的跨国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在我国,学生学业质量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并附加高期待的,由于各方面的学业质量观不尽相同,提升学业成绩的对策多种多样,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评价, 其结果最终都落实到学生身上,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多样的、过重的负担(不仅是课业的)。因此,以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为切入口,也是针对时弊,落实“减负”的治本之策。
早在本世纪初,在全国新课改推出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业质量就成为教育系统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即如何评价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如何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建立符合新课改理念要求的学生学业质量标准和科学评价体系,建立配套的诊断、反馈、指导、改进系统就成为推进课程教材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为此,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2003年启动了“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项目旨在依据课程标准建立学生学业质量的标准,并通过大规模测试和问卷了解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关键因素。由此,该项目不仅能按新课程要求科学真实地了解新课程实施后的教学成效,而且能通过数据的分析促进相关政策与教学的改进。项目开展至今,先后对上海、江苏、甘肃等6个省市和近20个地市进行学业质量测试,共有约335万人次的抽样学生参加了学科测试和问卷调查,约15万名教师和1.2万名校长参加了问卷调查,在2009年还进行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三年级和中学八年级的学业质量状况的全国常模测试。
学生学业质量的测试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水平测试,测验工具的研发需将课程标准转换为可操作的测量标准,再通过制定命题框架、命题指南、编制试题、试题修订完善、预测试、审查、组卷、形成评分手册等过程,完成测试准备工作,然后通过测试和相关的问卷调查获得大量的数据。基于数据的分析可获得十分丰富的信息,如能甄别出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诸多因素及其与学业水平的相关度。在这样的大规模测试中,对学生是抽样测试,不会造成对学生的测试压力。
项目组成立以来所进行的大量研究和测试工作表明,基于科学测试和分析反馈基础上的学业质量的评价,有利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全面掌握学业质量的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业质量提高的政策与措施。有利于各级教学研究部门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教学研究和培训,改进教学和提高质量。通过评价信息的公开,有利于教育信息的透明和公众参与,以引导全社会建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也有利于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 努力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
2010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当前教育的反思和对教育未来的思考: 面对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的紧迫与当前应试教育影响的顽强存在、学生负担的居重难轻等现状之间的强烈反差,教育必须直面挑战,克服时弊,走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借鉴经济领域转变发展方式,创建“绿色GDP”的思路,教育也应该建立起教育评价的绿色指标体系,以引导教育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改革之路。
为此,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前期合作推进“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一系列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了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指标体系,并命名为学业质量的“绿色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上海全面实施。
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分为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教学管理能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与学业成绩相关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以及上述各项指标的跨年度进步指数,具体为:
一、学生学业水平指数
(一)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
学生学业水平标准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学生在某一学科、某一阶段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与核心能力的标准等级。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指的是学生在各学科达到合格水平以上的人数比例。
(二)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在关注学生标准达成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高层次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知识迁移的能力,预测、观察和解释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三)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
1.学生学业成绩总体均衡度。指的是测试地区学生学业成绩总体差异的大小。
2.学生学业成绩区县间均衡度。指的是测试地区中各区县之间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
3.学生学业成绩学校间均衡度。指的是各学校之间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
4.不同群体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指的是不同群体(如城市与农村等) 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
二、学生学习动力指数
(一)学习自信心
主要指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尝试解决困难问题的意愿、对取得优异学习成绩和完成学习目标的预期等。
(二)内部学习动机
主要指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对于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等。
(三)学习压力
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负担和焦虑。
(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
主要指学生的同学关系、是否愿意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是否喜欢学校以及在学校是否会感到孤独等。
历年大规模测试的数据分析显示,以上因素与学生学业水平明显相关。
三、学生学业负担指数
(一)学业负担综合指数
学业负担指数是对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学生睡眠时间、作业时间和补课时间等数据进行分析合成得到的结果。历年大规模测试的数据分析显示, 学业负担的增加并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简单办法,学生学习时间的增加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没有明了、简单的关系,更多的学习时间并不一定带来学生更好的学习成绩。
(二)学业负担分项指数
1.睡眠时间。参照相关文件和研究成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9小时,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8小时。以此为参照呈现睡眠时间不同的学生的比例。历年大规模测试的数据分析显示, 与睡眠时间较多的学生相比,睡眠时间较少的学生,其学业成绩并没有随着睡眠时间的减少而提高。
2.作业时间。参照相关文件和研究成果,小学生每天做作业时间1小时以下,中学生每天做作业时间2小时以下为宜。以此为参照呈现作业时间不同的学生的比例。
3.补课时间。补课时间包括学校统一组织的补课时间(不包括正常的课外辅导时间)和家长要求的补课时间(如家教或者课外辅导班)。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分析显示, 学业成绩与补课时间之间并不是存在着明显的关系,补课时间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学业成绩的提高。
四、师生关系指数
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业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
师生关系的调查主要包含教师是否尊重学生、是否公正、平等的对待学生、是否信任学生等。师生关系指数是通过采集学生问卷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 其中包括总体状况及分学科的状况。
五、教师教学方式指数
通过对大规模测试数据的分析显示,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师教学方式分为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两个方面。
(一)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自评
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自评主要有三个指标,分别为因材施教、互动教学和探究与发展能力。它们是通过采集教师问卷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
(二)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是通过采集学生问卷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得到的结果。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是否进行情境教学、是否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等问题。
六、校长教学管理能力指数
校长教学管理能力指数是通过采集教师问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大规模测试数据结果显示,校长的教学管理能力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校长教学管理能力调查分析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课程决策与计划、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
七、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支撑指数
该指数是通过问卷采集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文化资源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合成的。将学生社会经济背景指数与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可分析家庭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从中也反映了学校教育的作为。
八、品德行为指数
良好的品德包括热爱祖国、自尊自爱、尊重他人、有诚信和责任心、遵守公德以及拥有关怀之心和公正之心。品德行为指数是通过采集学生问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
九、身心健康指数
学生的身心健康主要通过调查学生近视率、肥胖率、身体素质及幸福感等指标来反映。身心健康指数是通过采集学生问卷数据和相关部门的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
十、进步指数
通过大规模测试中历年数据的纵向比较,可以反映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即进步或退步。进步指数包括学习动力进步指数、师生关系进步指数、学业负担进步指数等。
学业质量的“绿色指标”,并不是全面衡量教育质量的完整指标体系,而是直接指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克服教育时弊提出的。该指标体系在使用过程中将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绿色指标”体系的推行,将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了解学生学业质量的基本状况和重要影响因素,提供实证的依据;为教育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提升学生学业质量提供诊断和改进建议;从而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者张民生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张民生)
本文选自《教育决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