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重点项目>>“5”彩法治大课堂>>培训资料>>文章内容
思想政治课程中公民教育目标的提炼与凸显
信息时间:2016-01-14     阅读次数: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院  戴 慧

当今世界,公民教育是各国共同关心的课题。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会向未成年公民开设公民教育的课程。有的国家,公民教育是贯穿在各相关科目中的,如历史、地理、哲学、社会科,而有些国家则是把它单独列为一门课程。在我国,从小学到高中,国家依次设置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国家课程,其中,公民教育成为课程的重要内容和核心追求价值。但是我国没有形成以公民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国家课程,在课程目标中公民教育作为一种隐性目标,在课程中时隐时现;公民教育目标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因为公民教育目标的缺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落实公民教育显得可有可无。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檀传宝教授认为,“就其目的而言,公民的培育乃是全部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公民教育目标的确认具有中国社会与教育转型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的迫切性。”如何在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中提炼、凸显符合时代要求的公民教育目标,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试从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和教学目标如何提炼和凸显公民意识教育进行阐述。

一、在课程目标中凸显公民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公民素质。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分别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现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是2004年颁布的,课程设置主要从国家角度出发,体现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以实现政治社会化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其中公民教育目标处于隐性状态。当代公民是权利公民、国家公民、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四重身份的统一,思想政治课程应该在个人生活、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国际生活四大领域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公民能力、公民德行的复合型公民。从时代性角度而言,现行课程标准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需要教师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在思想政治课程总目标中自觉提炼公民教育目标。2011年版各科课程标准修订的首要指导思想就是“坚持德育为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思想政治课程中凸显公民教育,一方面高举旗帜,体现我们所建设的公民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走一条本土化、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丰富了思想政治课程的内涵。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其独特性在于它不仅是一门学科课程,更是一门德育课程。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公民教育,有利于完善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有利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课程的内涵。

笔者建议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中提炼并凸显公民教育目标,详见下表。

思想政治课程总目标

公民教育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高中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二、在模块目标中提炼公民教育要素

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了四个必修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公平、合作、判断、责任等公民素养,提高主动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能力”是模块目标之一。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设置了每一个模块的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每一课的内容目标。模块目标较多地是引导学生以国家视角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而较少地从微观上引导学生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模块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模块目标中明晰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如:培育公众现代化的科学精神、民主法制意识和能力、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下表以《经济生活》为例,在模块目标中提炼公民教育要素。

模块

模块目标

公民教育要素

《经济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公民的经济权利和义务意识,如:拥有财产的权利、劳动和就业的权利、经济福利与安全的权利、消费权益等;劳动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意识、公平意识、诚信意识、契约精神、法制意识等,提高主动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等。

 

三、在单元目标中设计公民教育活动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每一单元结束时,都单独设计了“综合探究”课。单元“综合探究”课设置的目标是通过相对集中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系统地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有教材中的单元综合探究,重在知识的探究,缺乏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学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建议教师可以结合单元综合探究,从学生实际出发,和学生一起提炼出公民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开发并实施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以《政治生活》为例,每一单元可以设计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建议如下。

 

单 元

单元目标

公民教育活动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途径,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模拟听证会;

学校各类自治组织的选举、管理工作等。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了解政府的性质、职能、工作原则,支持政府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

模拟政府等;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学习和理解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模拟人大、

模拟政协等;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了解国际社会概况和时代主题,掌握我国的外交政策,关心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和总,更好地参与国际政治生活,为人类和平和发展作贡献。

模拟联合国、

模拟安理会等。

 

在单元探究中设置的各类模拟听证会、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等活动,都有各自比较规范的程序和格式。虽然活动方式不同,但共同点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关注自己、关注社会、关注未来链接成一体,把自身与公共事务紧密联系起来,以公民身份关注、介入广阔的社会生活,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社区服务活动。学生在亲身经历一个公共政策的产生、研制的过程中,公民意识得以主动提高养成、公民道德得以主动建构、公民素养得以主动养成。这是在单元目标中设计公民教育活动的最大的价值所在。

 

四、在教学目标中融合公民教育要求

让我们先重温一下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公民教育本身涉及很多专业的法律、政策等知识,不仅需要学生查阅资料,还需要学生走出校门开展调查实践活动,分析处理各种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公民教育活动,独立、自主、爱国、富有责任的现代公民人格不断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外显为学生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公民教育的目标与思想政治课所要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公民教育更为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和呈现方式。所以在政治课教学目标中融合公民教育的要求,完全是可行的。以《生活与哲学》中《辩证否定观》为例,本课的三维目标是: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初步形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大胆寻找新思路,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公民教育的资源。公民教育本身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社会现象,寻找公共政策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用辩证否定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文试从思想政治的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和教学目标中提炼和凸显公民意识教育,力图使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合公民教育有一个初步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此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等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这些问题将另文阐述。

                                                      (本文发表于《中小学德育》201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4年第5期)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