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学前教育>>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学习材料:省课程游戏化讨论主题——等待的价值
信息时间:2015-11-05     阅读次数:
 

等待或价值千金或浪费童年

——虞永平教授分享

我不止一次说过,课程就是做事:做符合幼儿需要的事,做适合幼儿天性的事,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做幼儿能感受挑战的事,做幼儿能感受到趣味的事,做幼儿能做有思维参与的事。明眼人都知道,这不完全是我的观点,里面有杜威、陈鹤琴及张雪门等人的影子。这个观点意味着课程实施的最佳状态不是教师讲得眉飞色舞,而是幼儿潜心地、投入地、专注地做事,说到底就是幼儿往往很少受到外在干扰的影响,听任自己内心的召唤。这是理想的状态,全班所有的幼儿在同一时间呈现这种状态的现象不是经常出现的,因为幼儿的内心各不相同,同时遇到心仪的事物、伙伴和活动的可能性不是非常大。因此,不是在做事就是投入的状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幼儿的状态各不相同:人在区域中活动、人跑走了、在区域中专心做事、时而专心时而涣散等等,这种状态在很多班级都同时存在着。

从以上背景下来看特定幼儿的活动,能否长时间做一件事,不容易。问题是这个幼儿为何长期做这件事,是听从了内心的呼唤,或者说有强烈的需求和兴趣,还是尚未达成自己的期待,还是习惯了无挑战的事,或者只是为了有件事情做?这些情况在班级里都存在。有一个女孩,把班级的布条一根一根接起来,盘成一个球,微笑着欣赏自己的成果,第二天又继续接,连续好几天。老师没有干涉她,看她要干什么。幼儿园的布条接完了,她从家里带来了一大袋布条,继续接,老师和小伙伴都很好奇,她总是笑而不答。直到有一天,她请几个小朋友一起把巨大的布绳球推到户外,全班围观,她在一颗树上系好绳头,沿着场地周围的树绕圈,一圈又一圈,大家惊喜地发现,她给幼儿园做了一个可爱的布围栏。原来,在家里她已经这样做过了,只是,幼儿园太大了,需要太多的绳子。也许系绳子不是什么技术活,而这个幼儿心中的那张蓝图和那种执着是很多幼儿没有的,这个幼儿要的不是别人的赞许,而是一个有围栏的院子。谋划并实践这个心中的计划本身就是重要的价值。

实事求是的说,有相当一部分幼儿重复同一件事没有带来新的经验。因为,活动过程中没有真正的投入和专注,没有疑问,没有努力,更看不到兴趣。我经常发现这种重复是因为没有更能吸引他的选择,没有更能引发他注意的材料,没有能让他调动心智的任务。这种情况下的幼儿往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进进出出,被很多无关的事左右活动进程,甚至只出现简单摆放的行为,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当前活动无任何联系。大凡这类重复性的活动幼儿已无真正的兴趣,或无新经验包含其中,或过于机械重复,或无生发的机制和原由。对这类重复,根据班级空间和材料的可能,或适当引导,适当丰富材料和工具,促使幼儿深化活动,扩展经验。深化活动的条件有限,就更新区域,营造新的活动氛围,提供新的活动条件。否则,极有可能浪费幼儿的时间。

对幼儿的等待往往不是幼儿口头要求的,而是教师用心感知的。只有那些经常用目光跟幼儿对视的老师,才能感受到等待的必要,才能解读出幼儿内心的呼唤。只有欣赏幼儿行动的老师,才会随着幼儿的兴奋一起激动,随着幼儿的行动节奏一起忙碌,当然,教师的忙碌主要是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行为,适当地给予赞赏、肯定和提示,也会根据需要给予材料能方面的支持。老师鼓励的支持幼儿生发,并及时关注幼儿获得的新经验。一个有心、用心、专心、潜心的老师,能让幼儿的活动像不灭的神火,一直延续下去,让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得到整体的实现。当然,这是理想的追求,不是普遍的要求。

纯属个人见解,欢迎批评指正。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