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课堂 别样的精彩
——记“常州市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研讨活动”
秋意渐浓好时节,十月白云迎同行,毓秀钟楼会高朋。2015年10月29日,常州市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研讨活动在市委党校隆重举行。钟楼区迎来了来自常州市各区域的三百多位语文老师。研讨活动由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陈玉琴老师主持。
多元的素材 多彩的课堂
本次活动研讨的话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我们平时常见的“连续性文本阅读”不同。“非连续性文本”由数据表格、图标和曲线图、说明书、清单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省、市、区的质量检测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非连续性文本”到底是什么?应如何选择“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
活动中,钟楼区白云小学曹月红校长执教了三年级的《种子的传播》一课。行课时,她紧扣教材中的文本资源,整合学习内容进行巧妙设计,引导学生在“列清单、看视频、填表格、练说解说词、制作植物种子名片”等活动中感受“非连续性文本”的不同文本形式,尝试运用“关注标题、图文结合、抓关键词、前后对照”等方法学习了相关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整堂课轻松活泼,妙趣横生。
接着,武进区李公朴小学的万小强副校长执教了五年级《今天我当家》一课。课始,万校长幽默亲切的课前谈话立即拉近了他与孩子们的距离。随即万老师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生活角色,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说明书、分布图、选座图、统计表、漫画等“非连续性文本”内容,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要“逐项阅读、全面观察、比较对照、重点分析、视听结合”等。整堂课,让老师们受益匪浅,一目了然,语文学习资源来自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
第三节课是由天宁区局小教育集团的黄妍老师执教六年级《智能手机》一课。黄老师以“生活中智能手机的运用”为话题,为学生提供了“墨迹天气、京东商城、凤凰新闻”等大量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材与信息,且巧妙适时地引导学生面对不同的文本要掌握“读取、分析、整合”等阅读方法。课尾,还通过小组合作式即兴演讲,让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使用进行利弊分析,最终认识到“要让手机成为生活的助手,而不是杀手。”
非凡的研究 非常的智慧
三位执教老师课后的专题汇报也是视角非凡,精彩纷呈,让在座的听课老师感受到了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研究深度和实践智慧:曹校长从“教材走向生活,巧用各种资源;散点走向主题,形成系统资源”两个维度,介绍了白云小学一年多的研究之路。他们梳理了三至六年级教材中可供研究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围绕语文教材资源,冲破学科壁垒,重整规划,按年级进行主题式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研究,一年多的研究已构建白云小学独具特色的语文主题阅读课程体系。
万小强校长以“三多(多种内容、多项任务、多样方法)”为视点介绍了他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思考。他介绍:创设主题情境、引入多种内容时,我们要贴近生活求实用、富有挑战增趣味、丰富实践多文本;提高阅读能力、应对多项任务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会说明、处理信息巧应用、评价信息得结论;满足生活需要、活用多种方法时,要比较对照解难题、重点分析提观点、视听结合长见识。听了万校长轻松幽默的介绍,老师们更感觉到学会读非连续性文本,这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阅读能力。
年轻从容、干练大气的黄妍老师则从三个维度介绍了本节课的设计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在选择中丰富生活体验;在体验选择中明确生活态度;通过直面新闻,辩论明理,深化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认识,选择合理的生活态度。黄老师还将自己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娓娓道来:立足语文,挖掘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归根到底,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独有的视角 独特的评价
活动的最后环节,由执教老师所在区域的教研员逐一评课。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陈玉琴老师用“三组一”对曹校长的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第一、两个“一种”。曹月红老师身为学校的大校长,工作繁忙,事务繁杂,但她没有放弃课堂,仍然精心带领团队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这是一种感人的精神。此外,她的课堂是一种研究,她用整合的思维、主题的方式架构教学内容,又用梳理的策略、系统的学路,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形成了白云小学“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特色:从教材走向生活,活用各种资源;从散点走向主题,形成系统资源。第二,两个“一些”。曹校长的课堂,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基于语文立人角度,我们的学生究竟需要哪些核心素养?我们又如何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此外,她的课堂,还渗透了一些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方法与能力训练。第三、两个“一个”。曹校长的课堂还体现了“一个过程和一个导向”。本堂课,是一个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过程。其实,“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的考查早已经渗透在省市学业质量检测中,这就是给我们每个老师的一个提醒和导向。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张新东校长则用“通情达理”一词概括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课的特征。他说,三节课在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都注重情感激发,指向问题解决;都注重情景创设,找到有效策略。三位老师的课堂情趣荡漾,学生热情高涨,都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三位老师在指导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还有“理”前后贯穿:关注了年段特点,关注了阅读容量,关注了阅读品质,关注了思维训练。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金东旭副主任从“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三个不同的视角评价了三节课。每位老师都考虑到用怎样的语文方式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堂选材立足学生实际,教学策略也有示范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均可借鉴。金主任还建议大家从主题化、结构化、娱乐化来架构非连续性文本课程的开发,带着儿童的视角找对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扣人心弦的方向。
最后,本次活动在陈玉琴老师充满智慧的一段话中结束:我们每一个小语人都要“做课标精神的追随者,做课程研发的践行者,做学生前行的引领者”!相信,我们小语人在常州市教科院朱洁如老师的智慧引领下,一定会在探索中前行,前行中创新,创新中超越!(常州市白云小学 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 报道)
2015110312242961.jpg
2015110312242953.jpg
2015110312242975.jpg
2015110312242915.jpg
2015110312242989.jpg
2015110312242972.jpg
2015110312242992.jpg
2015110312242913.jpg
201511031224297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