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却还带着几丝暑假骄阳的余温,在这样炎炎秋日的2015年8月29日,怀揣着对新学期的期待,常州市各区教研员、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在市教研员黄小燕老师的带领下欢聚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龙城小学,津津有味地品尝了新学期的英语营养大餐——期初教研培训。
在龙城小学的两个多媒体报告厅,教研员和老师们一起聆听了来自南京市教研室的英语教研员——张海燕老师的关于《小学英语课堂低效原因分析及对策》的专家讲座和来自局前街小学、圩塘中心小学、金坛朱林中心小学的教研组建设的成果分享和五、六年级的教材分析及教学实践指导。
教研组建设:在变革创新的教研组建设中拔节生长
在 “教研组建设”专题交流板块,首先由局前街小学英语学科主任杨丽华老师拉开了序幕,杨老师围绕“让研究成为习惯,让成长融入日常的主题”,介绍了局小教研组建设的基本策略,并对每一个策略做出了具体详尽地描述,通过教研组建设的实例使老师们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识。局小老师在自创的“121行动纲领”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高效的学科教研活动,并不断地研讨、重建、创新,教研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活力焕发,在常州市乃至江苏省都起到了改革创新的引领作用。
第二位进行分享的是来自金坛朱林中心小学的王美芳老师,王老师以“众人种树树成林,百花争春春满园”为题,围绕英语环境、英语课程、英语活动和英语研讨展开了介绍。朱小的老师们在学校的楼梯、台阶上贴上谚语,在校园创设了书吧,制定了符合各年段特征的英语课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第三位进行分享的是来自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的刘惠丽老师,刘老师以“大手拉小手,共进和乐园”为题,向我们介绍了圩塘中心小学互帮互助、和乐共进的英语课堂。在对新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形成了初步的体系之后,圩塘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对英语课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英语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并针对每种课程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活动,使学生们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快乐。
课堂教学:拨开迷雾见彩虹
在课堂教学探究板块,来自南京市教研室的英语教研员张海燕老师对小学英语课堂低效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策略和方法。张老师指出:目标不清,教学设计比较混乱;缺乏检测,教学效果如何不得而知;理念落后,过分重视讲解,忽视能力培养;对话混乱,忽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重视形式,造成时间的浪费;视野太窄,没有长远的语言教学观;忽视差异,对学生指导不到位,这些都是造成小学英语课堂低效的主要原因。张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课堂实践研究以及在香港和国外的访学培训经历,从理论上高端指导,从案例上细致分析,深入浅出地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要设定明确的评价目标;评价设计要先于教学设计;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她提倡:要给学生发现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控制讲授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发现问题、发现规律;设计充分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习得语言;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犯错中成长。教师应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活动设计应具有任务性,让学生有处理语言、加工语言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可以尝试使用mind map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她又提出:我们要大胆做减法,不要为形式所累,让付出的时间要和效果成正比。同时,教师应当拓宽视野,有长远的语言教学观;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不满足于纯粹的语言知识讲授;正确认识语言知识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丰富课堂输入;多选择故事来进行小英语教学,有趣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分享体验、形成策略、接触大量的英语、连接虚幻世界和真实生活,也可以为老师提供后续的教学活动……张老师还分享了她在香港的听课课例和感悟:语言需要真正的交流,指导需要真正的到位。她希望老师们能够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理念、对学习的认识方面有所思考,有所改进。
在聆听了张老师精彩的讲座后,在场的所有老师如沐春风,对英语课堂低效原因有了深刻的了解,张老师的“对症下药”也给老师们的英语教学拨开了迷雾,使老师们对新学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一道靓丽的彩虹展现在老师们的眼前。
教材分析:在明晰理论与实践中探索教学的新思路和新范式
在教材分析和教学实践指导板块的五年级会场,来自博爱教育集团的张燕老师以“新旧版块 相融相通”为题,细致分析了五年级上册教材。张老师首先对上册教材从整体概览、指导思想、体例结构和各单元主要内容方面三个维度分析了各单元的知识点,并总结罗列了每个单元各个版块的语言点。
接下来,张老师从单元整体教学为切口,对五上的各个版块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和思考。她指出,story time版块首次出现了“故事型”体裁的文章,与“对话型”和“叙述型”体裁不同,强调要突出“讲故事”,教学重点是理解,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同时张老师选择了一篇发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年第5期的的具体案例,和在座老师一同探讨了故事型体裁在教学上的特点,并提出“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注重提升英语思维品质、挖掘内涵、体悟故事感情色彩”的四点教学建议。在比较了另外两种体裁的story time教学之后,老师们对五年级的“故事”教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底气。
紧接着,张燕老师就五上出现的另一个亮点“Grammar time”版块,结合顾洁老师发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2014年11期的《译林版英语新教材Grammar Time板块教学初探》的论文研究,从四个方面简析了语法教学的重点: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语法知识;2、在交际活动中模仿学习语法知识;3、在归纳小结中明确语法规则;4、在说写训练中运用语法知识。同时她强调“语法学习本身不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言、掌握语言,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而教材的 “culture time”版块,恰到好处地结合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了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因此张燕老师建议“教师应利用好该版块,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最后,张燕老师对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已经出现过的“fun time”、 “cartoon time”和“ticking time”也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和独立思考。她认为“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有最有效的教学”,无论怎么教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教材分析和教学实践指导板块的六年级会场,来自潘家小学的鲁利玲老师和凊英外国语学校的王芬老师对六年级上册教材进行了分析。鲁老师以“先见森林,再见树木” 为题,并以六年级上册教材中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功能及话题、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结合具体鲜活的案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法指导。语音教学是教学的重难点,鲁老师向大家提出了诸多颇具实用价值的教学建议。在词汇教学方面,鲁老师向各位教师推荐了“词汇表归类梳理”和“概念图”两种记忆方法,以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语法教学方面,她建议大家在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讲练结合、结合情境进行对比教学等。鲁老师提出的教学策略紧扣教师教学实际和六年级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精彩详尽,使在座的老师们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王芬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课堂实录等方式,就“如何进行六上单元整体设计”作了进一步的阐释。王老师建议大家整体把握教材,明确板块结构,注重策略指导等。
通过教材培训,老师们都从各个版块中收益良多,对五上六上的教材有了更多的思考,并在明晰理论与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教学的新思路和新范式。
最后,市教研员黄小燕老师对本次活动做总结发言,对新学期的教学做高瞻远瞩的引领。黄老师鼓励全体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像GPS定位一样明确,同时要基于教学目标定下评价目标,注重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相信,通过黄老师的智慧引领和全体老师的不懈努力,我市的小学英语教研之路将越走越远,越走越踏实,教学成果也越来越丰硕!师生们在变革创新的英语乐园中自觉主动地拔节生长!(文/池群 张苏月 李丹丹 孙杨 金蓉 照片/马婷 李丹丹 孙杨)
p.s.培训资源百度云分享链接http://pan.baidu.com/s/1sjyw3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