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为小学英语课内外故事教与学成果展示搭建平台,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了2015小学英语故事表演比赛。3月16日,市教科院发放故事表演比赛通知,明确比赛要求与操作流程。各区于5月初进行了初赛。与往年不同的是,此处比赛发挥技术服务教育的优势,各校以视频展演参赛,在将比赛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形成了一套活的课外阅读绘本资源。5月底,在区级比赛的基础上,市教科院依据口语表达准确性、流畅性和地道性;内容选择的趣味性和思想性;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等评选出市级比赛一二三等奖(布景、服装、道具等各校因地制宜,不做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亮点分享
(一)选材丰富形式多样
各校能根据中、高年段学生的特点,选取国内外脍炙人口、闻名遐迩的故事,更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们能根据表演的实际需要,适当地改编故事情节,使之更符合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更能对学生起到教育意义。在表演形式上也很有创新:有的是叙述加表演;有的是说相声;有的似音乐剧;有的像拍电影……总之,故事内容丰富多彩,表演形式各具特色。参赛作品选材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凸显了课外阅读正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展现了魅力,这是可喜欢的,越来越多的学校很好地运用了课外阅读材料将学生置身于一个个美妙的英语童话世界,从而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为孩子进行英语语言塑形教育找到了一个有力的契合点,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动力,实现了比赛的初衷。
(二)口语流利表演逼真
本次比赛,大多数学校学生呈现出较好的语音面貌。语音标准悦耳,语调能充分表情达意,语速适中,语气得体,展示了良好的英语口语整体水平。这得益于各校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视,也充分体现了我市小学英语教师有较扎实的基本功与过硬的专业素养。尤其是中年段孩子,学习英语时间虽然不长,但敢于表达,乐于表现,发音正确、语调自然、声音响亮,展现出了英语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而高年段的孩子表达更为流利自然,角色演绎更为出色精彩,语言表现更为地道。孩子们乐于模仿和表演,也展示了他们对英语的喜爱以及英语学习的自信。
(三)准备充分视频精美
各校对本次比赛都非常重视,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服装、道具、背景音乐都进行了精心的选择。一张小床,一把斧子,一棵小树,一段音乐……老师们于细节处做足了功夫,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表演情景,渲染了表演氛围。而有些学校在拍摄和后期制作上的创意和精致的技术美更让孩子的表演锦上添花。本次比赛由于各校领导的重视,英语老师的努力,以及其他各界人士的加入,在展示学生语言学习成果的同时,更体现了各界对于这样一种语言学习和展示形式的认同和支持。
(四)全员参与体验成长
台上5分钟,台下数年功。教研员的“功夫在平时”、老师的“重在课堂”朴实中凸显的踏实和坚持,成就了今天的成果。本次比赛,我们强调的不是甄别和评优,更多指向全面铺开,全员参与,让每个年级、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享受到语言学习和展示的乐趣。在比赛推进的过程中,很多学校让孩子自由组合,编排展演,进行耗时耗力的海选。有老师感慨“学生个个学到了新词,人人会演几个简单的英语故事,学英语、说英语、演英语的氛围越来越浓”,而这正是比赛的价值所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理念也在发生着改变,更贴合语言学习本质和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二、问题分析
(一)选材失“学生本位”
在比赛中发现,有时同一个剧本在不同的年段使用,可能会忽略了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如Little Red Riding Hood, Three little pigs,等。这些经典剧目,故事生动,语言浅显,更适合中年级孩子表演。如果要使用在高年段,应适度丰富其语言。其次,同年段的节目校与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校呈现的表演中学生词汇量丰富,语言结构多样;有的学校呈现的表演学生语言结构单一,词汇量贫乏。
(二)语言轻“细致雕琢”
本次比赛既要反应各校课外阅读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是对学生课内语言学习成果的检验。在比赛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语音、语调把握不够到位。在音素方面,一些元音发音明显不到位。辅音的发音听起来也比较刺耳,以辅音结尾的单词发音较重,没有美感,感觉别扭。说话时喜欢拖拉,升调说的不自然、不地道。少数学生的语音语调模仿不到位,地道性有待加强。。
此外,某些学校过于注重了外在的表演形式,忽视了内在的语言表达。一部分学校重心偏移,歌唱、舞蹈等占据了过多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喧宾夺主之嫌,反而影响了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有个别学校参与人数过多,每人只有一两句台词,中心人物不够凸出,直接影响了表演的整体质量。部分学校的故事表演中文味偏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体现在语音上,学生在说英语时缺乏语感,语言表达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蹦出来,咬字过重,缺乏爆破、连读等语音技巧和语言的节奏感;极个别的表演过于夸张,说话用力过猛,多用降调,类似“中国式吵架”英语,即使表演再娴熟再投入,也让人感觉不自然,不舒服。二是体现在文本上,有部分学校对剧本进行了改编或创编,主题很有创意,但语言很不地道,出现了较多中文思维的英语表达,让人有“穿越感”。
(三)拍摄缺“技术智慧”
视频拍摄存在问题。有的老师是拿手机拍摄的,画面一直在不停的晃动,而且拍摄时没有全景,只看到一两个学生在表演,其余学生看不到。有的在空旷的教室里拍摄,学生在说话时回声较响,听不清楚,影响整个表演的效果。有的是在室外拍摄的,风声太大,也听不清楚。有的拍摄的画面反光太过,白花花的一片,比较刺眼。有的录制的声音太小,听不清楚讲的什么。有的光盘在刻录时磨损严重,播放时很不流畅。拍摄时学生的站位存在问题。在观看视频时,有部分学生一直背对着镜头,看不到正面,更看不到其面部的表情和神态,影响整个表演的效果。
三、改进建议
针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重教师素养
1、过语言关。英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打好语言基本功,力争使自己的语音、语调更为纯正、流利、地道,真正为学生所模仿与学习,多听原版语言资料,多练习语音;。
2、过专业关。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善于阅读课内外英语读本,挖掘英语素材,寻找适合孩子阅读和表演的课内外材料;学校也要借助教研组的力量,以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为载体,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积极构建本校的课内外阅读资源。
3、过技术关。本次比赛运用了拍摄技术,更是教师多媒体运用能力检测的缩影。技术为教育服务,用好技术可放大教育。要注重提高教师团体或教师个体的运用技术能力。
(二)重学生语言
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需要经典的语言文本与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因此,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要让孩子多听原版英语,多模仿,多练习,教师则还应侧重于发音方法的指导。同时,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或推荐原版的语言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鼓励学生“用英语做事”,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开口用英语交流,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重生命成长
一次比赛,一次活动都能促成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发展。我们希望这里发展的不仅仅是优秀生,而更应是所有的学生,名次不重要,期间各个生命的体验和成长才是比赛活动应有的价值!
注:一等奖视频已挂在常州市小学英语百度云上,供学习参考。用户名:czxxyy168@{域名已经过期} 密码:20142015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5-6-8
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