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语文>>常州青语>>龙城花絮>>教研简讯>>文章内容
金坛市:寻寻觅觅终得良方,真真切切以生为本——金坛市高段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侧记
信息时间:2015-05-24     阅读次数:

寻寻觅觅终得良方,真真切切以生为本

——金坛市高段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侧记  

    2015年5月20日,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一行人在金坛市朝阳小学阶梯教室中感受着来自老师对于孩子们深切的爱,以及为了这份爱所付出的艰辛,这一切,都源自两堂令人叹为观止的语文课堂教学。  

    本次活动包含4个流程:首先由两位高年级教师进行教学展示,而后执教者谈教学设想,紧接着是现场互动式评课、交流,最后由教师发展中心的孔蕙萍老师为活动总结陈词。  

首先执教的是来自金坛市建昌小学的吴良辉老师,他为我们带来了一堂诗意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着重关注高年级教材中教学内容更优化选择及实施。如诗般的课堂中,诗词底蕴深厚的吴老师没有一处地方让孩子们生硬地解释诗意,仅通过云、雨、风、水四种景的读与悟来明诗意、见诗景,结合作者生平来悟诗情,以诗悟诗的教学手法更令人豁然开朗。“以一诗带多诗”,依据教材中的“跳”和“急”而选择的适量而恰当的文本拓展是这堂课的一大特色,吴老师带着孩子们,也带着我们,在文本拓展中见到了风云之不测、阴晴之不定,在文本拓展中见到了苏轼的满腔愁绪,仍旧是在文本拓展中,见到了苏轼拿得起、放得下的男儿本色!以拓展的文本促进并且提升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将“一样酒醉情不同,一种风雨诗千首”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的是来自岸头实验学校的庄月娥老师,执教五下教材中的写人记事类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深情温婉的她,巾帼不让须眉。以哀伤的音乐、视频与深情的叙述将孩子们带入了那一片荒芜的草地,触及了孩子们心里最柔软处。带着孩子们牢牢抓住文章细节,在教材文字与学生的感悟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朱德那艰难、充满苦痛的“杀骡”决定中满含的对骡子、多战士浓浓的爱!全程以读促悟、以悟促读,最后更是以师生配合读一首小诗完成了这一场精彩的感动之旅。学生们在课堂中学到了背景资料的补充、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式以及请孩子们展开想象这三种细节感悟方法,老师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多维度教学的前进方向。一名淡淡的女子,用轻轻的语言教出了美美的语文。  

 

 精彩的课堂演绎之后,是两位老师的教学设想。虽然选择的文本是迥异的,但是两位老师的教学设想陈述时却有惊人的相似处——无论是选择文本还是文本的教学设计,都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过程。在这一波三折中,包含着两位老师对于能否给孩子们最好的课堂的忐忑,源自于对于语文教学、对于孩子们的一片热忱。一路上寻寻觅觅,终于在曲折的经历之后明确了方向,一再完善教学设计,最后将这两堂精彩纷呈的课展示给孩子们,也为我们做了很棒的示范。  

 

 紧随着两位老师的陈述之后,水北小学的许叶飞老师、白塔小学的陈月萍老师以及河滨小学的彭秀文老师分别进行了现场互动式评课、交流。许老师在幽默地赞赏吴老师的课之余,针对自己在课堂上找到的可以完善之处提出了可以更重视本诗的豪放文风的意见;对于庄老师的课,许老师认为那是精细化的品读,无可挑剔。陈老师对庄老师的课有着和许老师一样的看法;对于吴老师的课,陈老师认为这是一堂立体化的课堂,同时指出可以追求教学内容最优化。彭老师以“一位现代的才子老师教学着一位宋代才子诗人的诗”高度赞赏了吴老师的课,同时指出方法上的学习加上情感上的体验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庄老师的课,彭老师称“感动了学生也感动了老师”,同时也提出可以关注配角来促进对主角的感悟的建议。  

  

 继三位老师之后,孔老师就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流程的确定的立足点为我们提供了前行的方向指引。孔老师指出,应立足于学生“学什么”定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结合文本考虑学段课程标准,也就是兼顾课程标准与手头实在的文本;在我们确定教学流程时,应立足于语文实践。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三段质朴却不失精致的陈述,为在教海中探航的老师们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教学设想的畅谈,三位老师的现场互动评课、交流,最后孔老师字字珠玑的总结,都在告诉着我们,教学,不简单,但只要有着对孩子们热忱的爱,困难一定会越来越少。就像这两堂课,不正是“寻寻觅觅终得良方,真真切切以生为本”的真实写照吗?我们,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好……  

(罗村小学  杨凌芳  供稿)

 

 
2015052409235549.jpg
2015052409243274.jpg
2015052409251498.jpg
2015052409254876.jpg
2015052409262602.jpg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