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花絮>>文章内容
因专注 得自由 以创造——记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同题异构”联校教研活动
信息时间:2015-04-22     阅读次数:







 

单个音符,谱写不出动听的乐章;单一色彩,描绘不出美丽的画卷。综合实践活动正以她绚丽多彩的无穷魅力、独特的课程价值,吸引着更多的同行者踏上研究的征程。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常态化实施,常州市教科院组织全市专兼职综合实践课教师,于417日下午在博爱教育集团怡康校区举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同题异构联校教研活动。

围绕《调查路线的设计》这一课题,来自武进区周家巷小学的潘旭兰老师,金坛市后阳小学的张文华老师以及天宁区博爱教育集团的袁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节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三位老师在深入观察了解学生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所处活动的阶段和要求,给予具体细致的经常性指导。课上通过实验、观察、体验、游戏等多种教学的形式,让孩子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学习合作、学习观察、学习自我管理,孩子们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体验了研究,提升了能力。

课后,一场围绕“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研讨在骨干老师中展开。市教科院王俊老师,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蒋春燕老师,武进区教研室钱新建主任,跟与会老师进行了零距离对话:方法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学生对方法的认识源于实践,同时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深化。课堂中,教师通过活动任务的合理设置,引导学生在一定实践内主动地运用初步掌握的方法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所学方法的价值,正确把握运用方法的具体要求,获得运用方法的实际经验。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方法才能从知识的形态逐步走向技能的形态,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能力。现场教师和专家的互动,碰撞出的火花让与会的老师们受到很多启发。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我们应当切实关注活动过程中的教师指导问题,强化对活动的全程指导和方法的集中指导,结合实际的活动进程上好方法指导课。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掌握方法的需求,充分经历探索和分享方法的过程,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提炼方法,引导学生实践方法,从而提高方法指导课的效率,使之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博爱教育集团怡康校区宣)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