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2007物理>>公告栏>>文章内容
2014年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结果公示
信息时间:2015-01-09     阅读次数:

2014年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结果公示

各辖市(区)物理专业委员会、各中学物理教研组:

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2014年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在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下已顺利完成。本次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参评论文95篇(初中组40篇,高中组55篇)。论文题材广泛,涉及物理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实验探究、概念理解、规律探索、活动组织、媒体技术等各个方面,聚焦物理教学中趣味实验创新、作业设计优化、区域资源特色开发、校本特色单元命题、教学过程中心理疏导、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路径等研究主题。

其中,部分优秀论文较好地体现出教学实践创新与理性反思回顾的探索性、创造性、理论性、深刻性,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需要指出的是,部分论文的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如:论题过度标新立异,缺乏本质内涵;内容结构松散,层次脉络含糊;见解泛泛而谈,缺乏独立思考;案例一语带过,实践支撑无力。

本次论文评比活动由常州市部分中学物理市、区教研员及中学物理特级教师等共6人担任评委工作,经各评委独立打分、汇总排序,优选45篇优质论文获“2014年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附获奖名单)。

如论文信息登记有误,可在一周内与常州市教研室瞿晓峰老师(联系电话:051986696791)及刘霁华老师(联系电话:051986691847)联系更正。

如对此次论文评比过程及获奖名单有疑问,请与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系反映(联系电话:051986669500)。

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41231

附件:2014年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获奖名单(初中、高中各按区域排序)

 

一等奖

次序

论文标题

 

所在单位

1

自制套筒式照相机简易模型的实践研究

李向南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

2

构建物理模型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梅建芬

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3

以学定教 优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潘俊兴

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

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郑小东

金坛市第五中学

5

利用手机中的传感器研究多普勒效应

姚文友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6

动静图景让学生思维有的放矢

韩志祥

常州市第三中学

7

问题情境教学的新思考

戴静华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8

“知”“法”并行的物理课堂教学初探

赵小钧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9

为提升物理课堂品质而问

张东

溧阳市埭头中学

 

二等奖

次序

论文标题

 

所在单位

1

本色物理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刘宏

常州市戚墅堰实验中学

2

巧用学生错误 捕捉生成资源

张文亚

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

3

指导学生做小老师的行动研究

商骏涛

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4

让作业止于课堂 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周华兴

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

5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宋晓午

溧阳市社渚初级中学

6

“巧问”——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杜春晓

溧阳市第六中学

7

“热乎乎”的习题教学

王恩昭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8

高中物理开展创新实验活动的实践研究

韦叶平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国际分校

9

摆球运动中的极值问题

耿腊香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国际分校

10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实践与思考

诸杰

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

11

利用低音炮和Audalyzer进行试验创新设计

李桂旺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12

让问题意识根植于物理课堂

王志刚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13

MORPHO蝴蝶看物理习题情境的创设

张珏

溧阳市竹箦中学

14

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蒋亚林

江苏省溧阳中学

 

三等奖

次序

论文标题

 

所在单位

1

对“光的色彩、颜色”实验的改进

杨振东

常州市勤业中学

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与数据处理的一点思考

郭云洁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3

提高女生物理学习效果的课堂模式探究

朱丽华

武进寨桥中学

4

打造情智课堂,焕发初中物理教学的光彩

冯炼

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5

对初中学生物理实验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吕宏

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6

在物理课堂中实践“问题导学”

杨建新

溧阳市前马初级中学

7

关注倾听意识,提高课堂效益

蒋静

溧阳市第二中学

8

如何发挥讨论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谭成峰

溧阳市平桥初级中学

9

初中物理探究式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史进国

溧阳市第六中学

10

《全反射》中折射出3D物理教学

李松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11

将棒球运动引入物体课堂初探

徐瑾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12

“记忆测力计”在超重和失重中的应用

张鹤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13

比较法在《变压器》教学中的别样运动

吴敏

常州市第二中学二

14

高中物理“微课程”教学浅析

徐良

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

15

动态情景生成的课堂

徐琴

武进区三河口高级中学

16

转变物理教学观念,创新物理作业形式

虞奔

武进区礼嘉中学

17

利用物理课堂教学的双向反馈来提高物理教学实效

陆文彬

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18

精心设计规律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祁红菊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19

建模法在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应用

丁东进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国际分校

20

谈物理课课堂教学的“设问”和“讨论”

马英英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国际分校

21

教中思、做中悟

周月平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22

且教且思

殷东平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