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语文>>常州青语>>龙城花絮>>教研简讯>>文章内容
钟楼区:扎根课程土壤 探寻课堂转型——记“钟楼区中高段阅读教学的转型㈠”课程建设专题研讨活动
信息时间:2014-11-05     阅读次数:

扎根课程土壤 探寻课堂转型

——记“钟楼区中高段阅读教学的转型㈠”课程建设专题研讨活动

10月29日下午,“钟楼区中高段阅读教学的转型㈠”课程建设专题研讨活动在实小双桂坊校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区各小学的语文教研组长和骨干老师参与本次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课堂展示与评课研讨两个环节。首先由三位老师执教三种不同课型:西仓桥小学的姜艳老师执教三上《石榴》,课型为读写结合课;实验小学高娴老师执教五上《天火之谜》,课型为略读课;觅小张淼老师执教六上《钱学森》一课,课型为精讲课。三位执教老师能依据课型的特点,立足教材,从课程建设的视野构建新型语文课堂。姜老师的读写结合课,充分发掘教材的原有价值,让学生品读语言,习得作者有序而有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进行有关仿写练习,做到读与写的相互结合。高老师的略读课,重在研究如何围绕目标,结合学情,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课堂上,无论是听力训练、概括段意、还原实验设计图,还是抓细节品人物,每个环节都指向学法的指导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张老师的精讲课,引导学生读中领悟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并通过同类课文的温故拓展,由一篇过渡到一类,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

课后,三位执教老师解读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目标与基本意图,老师们敢于尝试,善于思考,展示的具有鲜明课型特征的课堂引发了与会老师的思考。最后,区语文教研员陈玉琴老师就三节课的教学,特别是本学期开学以来,我区进行的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其中,陈老师认为我们的研讨活动要关注到底研究什么,带着目的,有侧重点地观摩不同类型的课堂,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她说,精读课要侧重于文本语言的品读以及表达方法的领悟,侧重语言运用的实践;略读课要侧重于研究“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读写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读中习得表达方法,在写中迁移运用这种表达方法。同时,她还提出阅读课堂的转型要处理好五种关系:课型与课例的关系、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单元与单篇的关系、习得与运用的关系以及教知与练能的关系。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语言文字运用。

本次活动是我区语文学科进行课程建设研究,探寻中高段阅读教学转型的第一次全区规模的展示研讨活动,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在教研室专家老师的积极引领下,广大语文教师会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课程意识,改善我们的语文课堂。(实小教育集团报道)













 
2014110513461777.jpg
2014110513461781.jpg
2014110513461765.jpg
2014110513461705.jpg
2014110513461786.jpg
2014110513461768.jpg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