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语文>>常州青语>>龙城花絮>>活动资料>>文章内容
常州市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汇报展示系列活动研究专题汇报(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万小强)
信息时间:2014-11-02     阅读次数:

常州市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汇报展示系列活动研究专题汇报

                          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万小强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感谢常州市教科院、武进区教研室和星韵学校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向大家展示一堂课题研究课,汇报我们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恳请大家批评指导!

2013年6月,我很荣幸成为常州市第一届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学员,师从常州市小语教研员朱洁如老师。在朱老师的指导下,在武进区教研室张新东校长的帮助下,我们李公朴小学加入区教研室省教研课题的子课题,申报了常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培养小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个案研究》,今年11月,即将接受中期评估。下面,我从课题和研究课两个方面给大家汇报。

 

专题汇报一:

习惯成自然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个案研究》课题研究汇报

 

    一、一种意识:增强了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意识

1.体现传统教学和课程理念的融合之界。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小学教育要“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习惯正是基于两者的视界融合而提出的,它继承传统,又面向未来。

2.走向自由表达和规范指导的融通之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这是要用合乎社会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这是要培养自由表达的文风。培养小学生良好作习惯能指引学生在自我对话中树立正确的写作对象意识,在社会言语规范和个人言语特色中找到平衡,成就高品质写作。

3.凸显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融会之境。纵观目前的一些写作教学的研究成果:有些实践味很浓,但对教师个人素质要求过高;有些理论新颖,过于上位,难以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来改进教学。小学生良好作习惯的培养是一项“接底气”、重应用的研究。

    二、六大习惯:构建了六种习作习惯培养的指标体系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对习作的要求和苏教版教材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系列和有关建议,结合学生心理、思维特点,分中、高个学段构建了小学生作文习惯培养的指标体系:

        

 

第二学段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目标

 

年段

养成习惯

达成目标

观察习惯

养成充分利用多种感官,细心地、有目的地观察周边事物的习惯。

积累习惯

会用观察日记、好词好句积累本等形式积累语言的习惯。

表达习惯

1.命题作文能正确理解题目要求;看图作文能仔细观察画面,看懂图意。

2.能用简单的构段方式,如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写一段话。

书写习惯

1.注意书写的格式,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2.字迹清晰,卷面整洁,不出现涂抹。

修改习惯

写完后能把自己的习作逐句朗读、修改,不会写的字及时查字典。

交流习惯

能把写好的作文与同学、朋友、家长交流,或者登在个人博客、报纸杂志上与更大范围的人交流、分享。

 

第三学段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目标

 

年段

养成习惯

达成目标

观察习惯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惯

1.注重观察积累,养成“观察——想象”好习惯。

2.养成搜集资料、处理资料,丰富写作素材的习惯。

3.养成通过调查访问搜集写作素材的习惯

表达习惯

1.养成正确行文,分段表述,列提纲的习惯。

2.养成正确用词,恰当使用修辞的习惯。

3.养成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习惯。

书写习惯

1.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等。

2.注意书写的格式,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修改习惯

1.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能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同学的作文进行修改、点评。

交流习惯

养成交流、分享的意识,能把写好的作文与同学、朋友、家长交流,或者登在个人博客、报纸杂志上与更大范围的人交流、分享。

    三、系列策略: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一系列策略

    1.关注现实,培养观察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学生是富有好奇心的活泼生命,生活虽然丰富,却难以用习作的眼光来看待多彩的生活。正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在观察中思考、想象、体悟,学会个性化、创造性地表达。

1)聚焦实物。

2)外出观景。

    (3)观看表演。

2.丰富素材,培养积累习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信息技术带来的生活改变,现在的学生有生活圈子狭隘、生活方式单调的趋向。老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丰富学习、生活内容,在课外阅读、网络搜索、实践活动等途径中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1)网络取材。

2)调查采访。

3)活动掠影

3.激发兴趣,培养表达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认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实践中,老师们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走近学生生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让习作成为赏心乐事。

1)巧借契机。

2)循环日记

3)合作共写。

    4.提升质量,培养交流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认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习作是一个反复琢磨、精益求精的过程,既需要深入的自我反思改进,也需要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趋向于完善。

1)作文修改单。

2)习作交流会。

3作品展示会。

    今年8月,在听取研究情况汇报以后,常州市教科院朱志平院长充分肯定了选题有价值,具有研究成果应用的普适性框架建构合理,研究进展情况比较好,有很好的思考和策略。他鼓励我们课题组成员每人确定自己的分工,重点研究一个习惯,连续几年,跟踪一个班级的学生,研究个案的变化,在这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便于总结和推广。

专题汇报二:

 

跨界变魔术  快乐玩作文  习惯成自然

——情境作文教学《水墨幻影》教学谈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万小强

 

苏教版的习作教材正在改革,总的方向是:1.话题感兴趣。保留和修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删除讨厌的话题;2.表达更自由。由自由拟题变成自主选题,降低难度的同时促进表达多元化;3.呈现有创意。鼓励学生写家书、编故事,乃至写书玩。

这些趋势体现了作文教材改革的生本化走向,凸显了儿童立场,让习作成为孩子的赏心乐事。我设计的《水墨幻影》与教材改革的趋势不谋而合,体现了我三方面的思考:

    一、感兴趣的最快乐

    1.选一个好玩的魔术

    科学实验的情境作文,最基础的是选择一个好的实验。为了选择一个有趣的实验,我查网络、请教科学教师、问学生。前提是这个实验要激发我的兴趣。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童年。我喜欢的必定是学生喜欢的,激发起我的创作热情。我觉得这个实验正是这样:一有文化品位,审美效果。让人联想到央视片头,一段时期,这一水墨片头风行各种电视节目,比如《国画》,所以课件请美术老师做,审美效果好;二是道具简单,变化丰富。

    2.逗几个有趣的包袱

    这个实验可以添加有趣的桥段,抖出一个一个包袱,比如朴素盖布与华丽的道具箱,华丽道具箱与简单的道具,筷子魔术棒与棉签画笔,向助手借头油等等,对比增强戏剧性有趣激发创造力。这个实验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模仿《观书有感》口占一绝,为表演增色不少;三个环节的名称开始也是我起的,让学生来起,可能更有意思;这个实验我也做了好多遍,比较喜欢做。可以说,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教者激情创造的产物。

    二、跨学科的最有劲

    1.打通已知和未知

    魔术、科学实验学生很熟悉,实验作文学生不熟悉。兴趣必定与原有认知结构相联系,与科学实验、与魔术师、与哈利波特等等喜闻乐见的事物紧密联系,才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2.结合科学和语文

对教师来说,就作文教作文,这是最没劲的;对学生来说,为作文而写作文,也是最没劲的。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学生对艺体学科天生兴趣浓郁,所以跨学科的创造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不是为写而写,而是科学实验好玩,值得写下来与其他人分享。跨界变魔术,能激活学生的新鲜感,让他们兴致勃勃,也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增强共享的欲望。

    三、成习惯的最有用

    1.系列习惯都重视

    通过今天这一堂作文课,其实在检验学生观察、积累、表达、书写、修改、交流习惯,所以不同的班级,上出来的效果很不一样:有的长于口头表达,思维活跃,妙语连珠,书面表达平淡;有的长于书面表达,细节细腻,文字灵动,口头表达却不活跃,甚至启而不发;有的擅长观察,动词用得准确,细节一个不漏,想象天马行空;有的对魔术本身感兴趣,观察不细致,气氛虽然活跃,却游离于观察重点,背离教学目标。看来,优秀的作文课堂教学效果,需要一个重视观察、积累、表达、修改、书写、交流等系列作文习惯培养的班级,有一位动脑筋、下功夫、见成效的优秀语文教师。

    2.重点习惯有提升

当然,作文教学课堂中需要教师对观察、表达、修改等习惯有提升作用,体现教学的即时价值。对本课来说,观察习惯的要求是有兴趣、仔细看、全面看,与表达相联系。修改表达,则是对教者语文功底、即兴反应、钻研深度的反映,这方面需要平时教学的积淀。评点当然应该广泛涉及,甚至标点,但更应该突出实验的过程变化、作者的心理变化、观众的反应变化,这三个方面是重点。

 

语文特级教师高子阳认为要让学生学会“玩作文”,我很欣赏这个观点,也在努力实践。我认为,作文教学的魅力其实是书面语言表达的魅力,学生亲身经历的情境,语言表达各有千秋,书面表达更加特色迥异,因为语言文字本身丰富精彩,加上作者观察的角度、个性的思考、奇妙的想象,让笔下的语言文字多姿多彩,这正是作文的魅力,也让作文教学值得研究,趣味无穷!

谢谢大家!

2014.10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