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语文>>常州青语>>龙城花絮>>教研简讯>>文章内容
天宁区:博爱集团:本色语文 诗意追寻——记“本色课堂 演绎博爱”课堂教学研究研讨活动
信息时间:2014-05-05     阅读次数:

博爱集团:本色语文 诗意追寻——记“本色课堂 演绎博爱”课堂教学研究研讨活动

“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博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色的语文课堂,是质朴的,是简约的,是能够引领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秘妙的课堂,应该是诗意的,更应该是高效而快乐的。多年来,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反思改进,我们努力创新,让博爱的孩子,在博爱的课堂上,成为有自信,能发展的生命个体。  

本次举行的以“本色课堂,演绎博爱”为主题的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特别邀请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的王崧舟老师。天宁区教育文体局陶建平副局长参加此次专题研讨,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市、区教研室的专家和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们。  

本色课堂  诗意涌动  

王崧舟老师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提出“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的教育理想。这也正是我们“博爱”一贯追求的教育情怀,是博爱的本色课堂一贯秉持的实践态度。  

邱俊老师是我校优秀的青年语文老师,曾师从王崧舟老师。她执教的《大江保卫战》,通过多种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文章对仗整齐,短促有力的语言风格,感受细节描写对人民子弟兵形象的突显。邱老师还通过细节字词的调换,排比、对仗句式的反复诵读和仿写练习,让孩子们明晰了课文语言的精妙,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磅礴气势。再读对联,再顾写法,再悟情感,扎实的语言训练,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王崧舟老师执教六下的《孔子游春》以孔子的“老师”身份切入,带领孩子们在泗水河边,寻找与我们所见大相径庭的孔子的课堂、聚焦孔子给学生准备的课文。王老师的课堂上,有安静的等待,有精准的表达,有激情的感悟,有扎实的语言训练,有灵动的深入思考,有无数的精彩纷呈……让我们感觉到他的语文教学,正如孔子的德行“高山仰止”,正如孔子的言行“景行行止”,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收获。  

品评指点  追求超越  

课后,我们又聆听到王崧舟老师对博爱本色课堂的品评指点。王老师的点评,既是高屋建瓴般的,又是醍醐灌顶式的。王老师讲,“爱,才是教育的灵魂。”这也正是我们博爱课堂的追求。王老师指出,今天的课,从教育的主题讲,《大江保卫战》、《孔子游春》,背后都是大爱。就教育的载体讲,都是水,这样的巧合,正是应了“阴阳合一为道”之说,正是“水之为水的天意”。  

王老师就新课改中提出的课堂教学应自觉遵循语用指向的角度,肯定了邱老师对阅读课的精准把握。课中独具匠心的整句教学设计,文章写作手法的提炼,以及相关语用点的思考、选择、加工和生发,可谓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王老师指出,语文课任何知识点的渗透,一定要以美融入情境中,诗意语文,就是用音乐渲染,用图片还原场景,音乐与画面要结合得巧妙,邱老师的课做到了;王老师指出,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分则两败俱伤,合则相得益彰,一定要统整好;王老师指出,精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一定是细读,要让每个文字发出细微的声音,同时又应注意课堂重点的提炼,做到详略得当、张弛有度。  

王老师希望邱俊老师的课堂,博爱的本色课堂,能够使教师的拓展再精简、精炼一些;引导学生依据语用点训练的时候,应该看到,无论是质朴的白描,还是文艺的表达,都是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都值得肯定。  

王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品评博爱本色课堂,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让我们可以将本色语文的路走得更为宽广。  

凝望审视  当行则行  

王崧舟老师《语用焦虑与实践突围》专题讲座清晰地指出,“语用”、“意义”和“语境”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语用的目的就在意义,语用的土壤就是语境,“语用”确切地说,应该是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王老师又从“言辞语境”、“文体语境”、“文化语境”三个维度,为我们作了“语境和语用分析”。为了便于理解,他大量引用了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案例。从《花钟》这一课例中,王老师深入浅出,道明什么是“言辞语境”,教者应该如何通过文本特殊的语用现象,帮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优美来自节奏;课例《松鼠》和《珍珠鸟》,两篇课文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种文体,王老师觉得,教者理应强调不同的写作手法,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王老师还巧妙地带着老师们从小古文《伯牙绝弦》,升华到“知音文化”,从而理解“高山流水”这一意象的真正内涵。最后,王老师就“语境和语用教学”给了我们宝贵的指点和建议,还提醒老师们,应当知晓语用学习应与内容理解、情感陶冶、学法指导三个层面相结合。王老师还指出,在语境视野下凝望和审视语用现象,从中不仅发现树木,更关注整片森林;不仅有技术分析,更有灵魂烛照,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凝望着,审视着,当行时则行,当行处必行。  

以语言为核心,追求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将是博爱语文本色课堂永远的追求。











 
2014050411123775.jpg
2014050411123705.jpg
2014050411123782.jpg
2014050411123716.jpg
2014050411123784.jpg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