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钟楼四月天
——记“钟楼区低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人间四月天,着一袭淡绿的薄纱,从清新婉约的风韵中走来。花小四月天,三节扎实有效的课堂,在热烈活泼的气氛中生动展开与圆满结束。为了提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实效, 4月16日下午,在花园小学举行了“钟楼区低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区教研室陈玉琴老师、部分学校分管领导及各校教研组长、语文骨干教师全程参与了观摩研讨。
研讨活动中,首先由清潭小学夏秋霞老师、东方小学孙霞老师以及花园小学史铭玉副校长展示了低中高年段的三节课例。三位老师都以谦逊的姿态,平实的心态精心准备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在课堂中都呈现出各自的教学智慧和才情,为与会老师展现了精彩的课堂。
夏秋霞老师在《鲜花和星星》的第一课时教学中,立足学生的学习起点,准确定位,确定了扎实的教学目标;立足学生的学习规律,随文推进,呈现了真实的教学过程;立足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元渗透,取得了丰实的教学效益。回顾整堂课,教学过程流畅,活动设计精巧,教学方法实在,与会老师听有所得,学生学有所成。
孙老师执教了《狼和鹿》的第一课时,教学中随文识字灵活有效,关注多音字的教学,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重现100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面貌,图文的鲜明对比,促动学生读中感悟。课堂上她还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侧重中段阅读教学中分段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关注读写结合,兼顾了三年级承上启下的年段特点,兼顾了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还兼顾了教学资源的整合,成功地达成了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
第三节课,是史铭玉副校长执教的《望月》第一课时,文美、境美、情美、课更美。整节课,史校长紧紧扣住文眼“望月”,以月为主线,以预习单为支点,组织学生在解决本课生字词语的重难点,扫除阅读障碍,梳理课文脉络把握整体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江上之月,品读诗中之月,沉静在这安详幽美的夜色中,享受望月的乐趣。尤其是品读“诗中月”的时候,老师调动学生积极性,带领学生开始了富有情趣的班级赛诗会,学生自然进入了美妙的诗情画意之中,时而像小孩似地天真无邪的呼月,时而饱含深情的思乡,时而如异乡人似的怀念亲友……情感在心灵与诗句的对话中滋生,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三节课后,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交流。各校老师围绕这三堂研讨课畅所欲言,谈了第一课时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教学困惑。钟楼区教研室陈玉琴老师仔细聆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梳理了当前第一课时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总结了如何“精选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策略”的经验与做法。她说:精选教学内容时,要“关注学科本质,把握学科特性,保证教学内容不错位;关注学生本位,把握教学基点,保证教学内容不越位;关注年段特点,把握教学目标,保证教学内容不跑位”。教学策略选择时,也要“依据儿童学习的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目标的有效达成,依据课堂的教学现场,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最后,她还建议大家在第一课时教学中,要重视整体背景下的通读,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可以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要做到吃准年段要求的“点”,吃准教材内容的“点”,吃准学生需要的“点”,更关键的是要吃准课时目标的“点”,可自由组合以下板块:激趣导入,揭示话题;准音通文,扫除障碍;理脉概括,整体感知;抓好切口,精读感悟;课堂练习,读写结合;结课设疑,留下悬念;布置作业,延伸拓展。专家的智慧引领,让老师们对第一课时教学的认识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这是一次精彩纷呈的展示,更是一次智慧碰撞的盛会。
人间四月天,承载着如诗的心语;钟楼四月天,承载着大家火热的研究激情,承载着老师们精心打造“生本课堂”,真正实现“课堂高效”的努力与行动。最美钟楼四月天!(花园小学 姜慧莉 报道)
2014041809211141.jpg
2014041809211139.jpg
2014041809211117.jpg
2014041809211156.jpg
2014041809211144.jpg
2014041809211126.jpg
2014041809211165.jpg
2014041809211185.jpg
2014041809211152.jpg
201404180921115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