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信息技术>>案例集锦>>文章内容
《机器人循光》——常州市花园小学 沈莲
信息时间:2014-04-16     阅读次数:

学校:常州市花园小学

班级:五(4

学科:信息技术(选修)

课题:《机器人循光》

教师: 

日期: 2013-11-2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条件循环模块的设置方法。

3)理解单分支结构语句的含义。

4)学会在机器人平台中编写机器人循光运动的程序。

2、过程与方法

1)依据流程图进行程序设计,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得到思维的培养。

2)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并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前提进行点拨与启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控件的探索与使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尝试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行为与创新

逐步锻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流程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机器人循光运动程序的设置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条件循环语句和单分支语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

导入

 

提出

问题

5分)

1.  播放视频:

《机器人行走绕障》

2.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何让机器人变得智能化?

(传感器、能自动判断识别……)

3.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

如何才能让机器人智能化?

(传感器能让机器人更加智能)

从学生旧知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机器人智能化的意识。

 

 

任务一:

 

 

1.实物演示机器人I/O6遇到强光时鸣叫。

2.导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刚才的机器人具有哪些智能功能?使用了哪种传感器?

3. 认识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绘制程序流程图。

 

 

 

开始

 

IO61

鸣叫

 

 

 

 

 

 

 

 

 


5.认识单分支结构。

6.学生尝试实践操作。(5’

7. 教师指导并组织交流。

1.学生组内讨论。

2.交流讨论结果。

思路预设:

检测条件:红外传感器

判断条件:是否有障碍

执行动作:有障碍时,鸣叫。

4.  理解流程图。

 

 

5.  学习程序的编写

 

6.  学生尝试实践操作

活动方式:在位置上徒手实验。

7.  学生展示成果、分享经验。

 

 

 

给学生足够的学生空间,发挥小组作用,通过讨论激起头脑风暴。

 

 

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分析,梳理知识要点,形成编程思路,让学生了解与掌握流程图的设计过程。

 

 

 

 

任务二:

 

1.出示任务机器人I/O6遇到强光时红灯亮,没光时灯灭。

2.小组讨论分析编程思路

3.学生动手尝试实践(5’

4.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资源一:完成任务的小组演示。

资源二:编程有错误的小组,其他小组共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

 

小组同学展示作品,分享成功体验,同组的同学可以补充。

分享的内容包括:动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与小组伙伴合作过程的体会。

7.没完成任务的小组修改方案,直至成功,已完成任务的小组帮助没有完成的小组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来检验程序,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不断调整,直至成功。让学生在反复尝试的过程式中积累经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任务三:

 

任务三:简单机器人循光(I/O 6

1.     出示任务视频:教师演示机器人循光效果,你能完成吗?

2.     小组讨论分析任务原理与思路。

3.     动手实践尝试。(5’

4.     教师指导并收集有效资源。

5.     组织学生讨论成果。(3’

拓展任务:复杂机器人循光

小结:传感器的数量与合理使用能提高机器人智能程度。

1.分析任务

 

2.动手实践

正确设置判断条件及执行动作。

3.分享实践成果。

4.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拓展任务。(添加I/O7 I/O8两侧的红外传感器进行循光

通过拓展任务让学生给学生消化知识的空间,在拓展任务中,自主探究,内化知识要点。

 

总结

归纳

3分)

1.小结:

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2. 教师梳理小结

1.说说这节课中的收获?

2.组内互相说一说。

回顾反思体验学习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方法,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反思

重建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