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黄沙始到金
——写在常州市“青年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后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陈艳
每年新学期开学阶段都是我最忙碌的时候。班里的孩子重回校园,我得和班里的59个孩子一起重新适应以学校生活为主的节奏。作为校大队辅导员的我,各项活动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二、三月份节日多,活动自然也多,每一个活动都要想好思路、写好方案给领导审核,然后下达各年级开展。再加上参加的小语协作组和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整个人感觉每天都像陀螺一样飞速地旋转着。所以接到要比赛的通知,使我原本就喘不过气来的生活又增添了一副重担。
怀揣一颗平常心
生活是忙碌的,但心态是可以自己调节的。从接到比赛通知开始,我就对自己说,放宽心态,顺其自然,这只是生活的插曲。我甚至跟市里同去比赛的选手笑称,每位选手都要参加的前两轮比赛就当是“常州二日游”了。甚至是参加最后一轮课堂展示,我也只是对自己说:安全地把三十分钟上下来,别犯大错,别丢脸就行。
所以在准备和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我摆正自己的心态,不刻意追求。没有落下班里的一节课,学校该我组织的活动也一个个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这间隙,我还承担了一次全市低段语文老师的培训,甚至帮着几位参加其它比赛和研讨、展示活动的老师备课、磨课。当然,该有的生活放松、陪儿子参加亲子绘画比赛等我也一项没有落下。
我想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在一轮轮的比赛中,我才有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发挥。
保持一颗上进心
顺其自然的心态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这次比赛,我还是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准备。
第一轮是笔试和4小时的教学设计及课件。笔试中的案例分析我认为自己问题不大,因为对新课标的反复研读和平时对一些语文类杂志和书籍的关注,我觉得自己应该能切中案例要害,谈清自己的观点。但作文部分就让我有些忐忑,毕竟平时写的几乎都是跟教育教学有关的论文、教学案例和教育故事等等,顶多跟孩子一起写写下水文,似乎跟比赛中的作文相差很远。于是,我特意上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高考满分作文,一篇篇看过去,多少让我找到了一些写作文的感觉。教学设计方面的准备就相对长了些,我与另外一个参加低段比赛的老师分工合作,各自搜集些相对经典的教学设计,互通有无,对6册中的每篇课文都大致过了一遍,特别经典的课例我还用即时贴在书上做了记录。所以在教学设计的部分多少有了些底气。
第二轮有四项,即粉笔字、即兴演讲、即兴讲故事和朗读,我也都一一尽力准备。粉笔字主要是利用平时练,上课的每一次板书,课前写的每一块小黑板我都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写,甚至把数学老师写小黑板的权利也给剥夺了。针对自己结构可以、轻重欠缺的情况,我特别关注了笔画轻重的练习,然后再请办公室的老师对我行款的书写提意见,就这样粉笔字的练习有条不紊地练着。朗读是我认为相对有些把握的,毕竟“省测”还是给我了很多信心。但因为朗读的范围是全册的教材,有些我还不太熟悉,于是,我就找来12本教材一篇篇地读,不确定的查字典解决,易错的字词一个个摘录出来,反复地读。即兴讲故事,因为家有儿子给我练嘴,我想只要把给的故事看完并记住主要情节我就能讲好。最头痛的就是即兴演讲了,平时随意聊聊还行,可真要这么有逻辑、有层次地说三到五分钟的话,多少有些让我紧张,这也让我反思了日常知识涉猎的范围过于狭窄、读书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在教研员的帮助下,我开始了专项的练习,遇到不会的话题,我就拉着办公室老师一起讨论,几次一来,也多少让我找到了些窍门。所以,比赛时拿到话题,也多了几份自信。
第三轮就是四小时封闭备课后的课堂展示。因为上的内容是苏教版的教材,而且是第一课时三十分钟的呈现,所以我又重新拿起一到六册的书,虽然有些文章教了好几次,但这次以不同的视角去看,感觉都还是新的,就这样一课课翻过去,研究字词,梳理文脉。遇到有问题无法解决的,就跟教研员请教,跟学校其他老师交流,每次的讨论都让我收获不小。
每一轮我就这样积极认真地对待,不追求结果,但我希望我参与的过程能充实而精彩。
永怀一颗感恩心
3月29日 比赛一结束,电话、QQ、微信但凡能联系上我的方式都溢满了祝福。其实我知道,这一路走来,我不是一个人,有很多关心着我、帮助着我的人,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
多年来,我跟着教研室的陈秋云、孔蕙萍两位老师进行课题研究,正是有了她们的引领,让我对低段的识字教学、说写能力培养等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和全新的认识,改变我,也改变了我的课堂。每轮赛前的针对性培训,也都让我受益匪浅。每次宝贵的意见、真诚的鼓励都使我感动不已。
当然我的周围还有一些热心的同行,不论是本校的还是外校的,可爱的他们知道我要参加比赛,有的主动跟我调课帮我值班,有的帮我找经典课例,有的提供教学用具,有的放下批改的作业跟我探讨,有的赛前给我发来鼓励短信……就连最后一轮上课时穿的衣服,都是课题组七个人拉着我在比赛前两天的晚上帮我置办的。
还有班里的那群可爱的孩子。第一次比赛我没有告诉他们,一天没在校,我给他们布置了一篇作文《陈老师呢?》,他们揣测着我行踪的各种可能,但无一例外的,都是对我的想念和期盼。后来,我一直没告诉他们我去了哪儿,尽管不断有孩子追问我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一直笑着说这是秘密,其实我是怕万一比不好,让孩子们失望。直到最后一轮比赛的前一天,我才告诉他们我要参加一个比赛,里面有很多厉害的老师。话没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声:“陈老师,加油!”“陈老师,你一定是第一!”
当然,还有我的家人,老妈每次比赛早上为我准备的希望我顺顺利利的馄饨,老公为了送我比赛的匆忙,儿子的鼓励……
是的,正是有了这么多人的祝福,有了这么多人对我的无私付出,才有了我比赛那一刻的呈现。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比赛终于结束了,虽然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知道我要做的是一个永不止步的行者。回顾这一个月的历程,虽然累,虽然苦,但真的,真的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温暖,谢谢身边的每一个人!真的,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