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下午,江苏省第十四期教研重点课题“学科理解视域下构建高中化学育人新样态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携手常州市高中化学学科领军教师团队成员,以及局属、新北区和经开区高一化学教师,共同走进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开展了以“基于学科理解构建学科育人新样态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研究”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展示、交流、研讨基于学科理解的高一化学必修教学的课堂实践策略。
课题组成员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的陈小刚老师和常州市第一中学的赵妍老师分别围绕高一新授课《氯气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同题异构课堂展示。
陈小刚老师以疫情防控中84消毒液的使用为情境,贯穿本课的教与学。从84消毒液的制备原料出发,带领学生展开对陌生物质——氯气性质的探索之旅,通过观察氯气,构建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思路。接着由氯气的水溶性引发学生对该过程是否存在化学变化的探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揭示氯气与水的反应实质。从优化氯气消毒的视角回归84消毒液的制备及应用原理探讨,深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陈老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知识的素养功能,实现学科知识学习路径的迁移价值。
赵妍老师通过感知“水安全”中的氯元素、感悟含氯消毒剂到感受氯系消毒剂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开展学科实践。创新设计氯气与金属单质反应的绿色化实验,揭示性质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师生共做对比实验,验证猜想;运用数字化实验的数据分析,巧妙地化解学生的难点;最后以氯元素价-类二维图做总结,实现知识关联结构化。赵老师以氯气在水安全维护中的显著贡献为线索,实现元素化合物的价值增值以及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意义增值。
课后,全体与会人员围绕研究主题对两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展开了深入研讨。新老教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各自不同的观课视角提出了对两节课的观课感悟,并提出了宝贵的改进意见。在积极的交流探讨中、在深入的思维碰撞中,我们研究的重点问题进一步明朗,问题的解决策略也进一步明晰。
高中化学兼职教研员、学科领军教师团队成员、常州市第一中学教研组长都承峰老师对陈小刚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认为,陈老师利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的独特功能,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此外,陈老师大胆的处理教材,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深化了对化学学科知识实践性内涵的理解与应用。
高中化学学科领军教师团队成员、江苏省华罗庚中学的吴风琴老师着重从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和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点评了赵妍老师的课,她认为赵老师的课堂有理有据,整体规划,以始为终,教学环节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提升学生审辩思维;通过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助力深度学习;重视证据推理、模型构建,逐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课题主持人、高中化学学科领军教师导师、常州市教科院高中化学教研员金剑锋老师对两位授课教师的教学展示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这是课题组在集体研讨、个体研究过程中结出的丰硕成果。两节课在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证据推理、夯实基础等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情境创设的效度是提升信息处理能力的源泉,问题设计的梯度和点拨引导的适度是发展证据推理能力的保障,适时的总结梳理是促进知识结构化的有效手段。金老师强调“学科理解”重点在于明晰“理解什么”和“如何促进理解”,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领悟反映微观本质的“结构”与呈现宏观现象的“性质”之间的紧密联系,“价类二维图”是解决元素化合物理解问题的可靠方法和策略。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对化学学科育人要求的具体刻画,这绝不可能依靠传统说教和简单的师生对话来得以发展,它需要有学科实践活动的切身经历与真实体验。在化学教学中,学科老师应该主动发挥育人力量,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将学科育人“润物细无声”地纳入其中。针对特定的化学教学内容要从“化学学科知识结构、教学情境创计、化学学科认识角度和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内涵”等进行具体理解,形成“进阶”设计和思考,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与长远发展。
历时三个小时的活动既是一次课题推进会,也是一次交流、培训会。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老师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科研引领学科教学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大意义。没有科研作内涵的教学就是没有深度的教学,学科教研中的课题研究必须围绕教学、促进教学、服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