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推进是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重要建设策略,为加强人工智能课程专题类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交流协作,同时检验人工智能教师工作坊阶段性培训成果,人工智能课程专题教研活动于10月20日在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常州市第二批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负责人、人工智能教师工作坊教师、各学段信息技术教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由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沈建光作《基于实地场景的人工智能课程信息化建设》项目汇报,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蒋砾作《“学会思维”导向下教学改革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项目汇报。
教学展示环节,来自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贾泳蓓老师首先展示了八年级《变脸——人脸表情包的制作》人工智能示范课。本节课基于商汤人工智能实验教学平台,通过简笔画、吹气球等游戏手段,层层深入,巧妙回避复杂的程序代码输入环节,使没有人工智能理论基础的学生也能很快做出实验成果,体会到了人工智能课程的乐趣,并学有所得。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的赵克己老师同样采用商汤人工智能实验教学平台,带来了一堂生动的高一《图像理解——基于KNN算法的动物图片分类》人工智能特色课。赵老师通过解析图像的HOG特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KNN机器学习方法的核心原理,最终达到掌握机器处理分类问题的一般流程的教学目的。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的朱丹老师面对六年级学生,采用适龄的积木编程方式,开展了一堂《计算机视觉》新授课。这堂课主要运用情景短剧方式让学生感受计算机视觉,通过积木编程方式,让学生动手体验计算机视觉识别的过程,初步了解计算机图像识别所能达到的准确度,感受可能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的韦国老师在最后给大家带来了一堂探索智能驾驶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七年级《智能车的基本控制——指令》人工智能实践课。学生在调整函数不同参数的过程中,掌握了智能车运动的规律,提高了动手编码能力,最终完成了“倒车入库”这一看似稀松平常,但实则包含复杂指令的实验任务。
本次活动邀请了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教育部信息技术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巫雪琴教授做在线专家点评。巫教授以评课为切入点,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课时不足、师资不均、缺乏支撑这三大人工智能教学难题,提出内容融合、学段衔接、工坊模式、区域支撑和多元平台等解决方案。
活动最后,教科院徐展就人工智能项目技术变化快这一特点,给项目参与者以及一线教师提出了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同时关注人工智能教学前沿的要求。有信仰、有思想、有行动,让我们每一位奋战在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一线的教师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