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历史>>教研纪要>>文章内容
记2022年9月14日同济中学范导式教学跨学科主题研究课
信息时间:2022-09-25     阅读次数:

    2022年9月14日,常州市同济中学“博物馆里的课堂”现场,也是常州市级公开课首次尝试史地学科融合。常州市地理教研员朱志刚老师、历史教研员黄天庆老师、同济中学党支部书记张萍校长参加了现场活动,地理、历史学科教师在线上、线下参与活动。

依标教学与创新教学相融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与2011年旧课标相比一大明显变化就是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学科间关联,使课程综合化、实践化。而近年来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是热门主题。基于这样的背景,常州市同济中学两位老师在两个学科教研员的支持下,在范导式教学研究项目组核心成员张萍校长的全程指导下,以范导式教学为引领,挖掘博物馆里的学科知识,展开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课堂思维活跃,让学习真实发生。整节课上,学生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走进博物馆”引导学生学会怎样从文物中找到有效信息;“学做考古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方式下进行项目化学习,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同类问题,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最后“我来话文物”将知识与能力迁移到现实问题中来。
    课堂中将实际教具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稻田里刚刚收割上来的稻穗、玻璃器皿中的小米、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半地穴式房屋、等高线地形研读模型等,让教学情境真实化。CLASS IN课堂平台的使用,让教学环境数字化。
突出范导式引领与创新评课方式相融合
    课后,常州市地理教研员朱志刚老师、历史教研员黄天庆博士、常州市同济中学党支部书记张萍校长和常州外国语学校地理老师赵俊杰主任参与评课。
    四位老师对本节课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本课一如既往的突出了范导式引领,很好的做到了范导式教学的四个环节,即真实性情境,发展性任务、多元化意义学习、创新性应用。张萍校长提出学科融合课程要处理好学科之间、学习与生活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线上与线下之间的关系,做到知识融合、能力融汇、方法融通、情感融悟。朱志刚老师强调了教学需要创造、创新,认为范导式教学是后期跨学科主体单元尝试的重要武器,今后要不断尝试跨学科、跨学段、跨区域、跨领域,让跨学科主题教学更加生动。黄天庆博士最后总结,他提到新课标出台后,依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新课标要求综合素养的培育也需要融合教学。
    肯定了本节课基于素养立意的设计,尤其体现了历史学科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课堂环节的设计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感受来学习,同时注重历史学科的探究性,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中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
    对学科融合的研究,能进一步拓宽教师的思维深度、宽度、广度,全面地认识到不同学科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同济教师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勇于创新,积极研究,为学生打造更精彩的课堂。




文:常州市同济中学 杨丽、胡文男
图:常州市同济中学 杨丽、杜嘉怡
审核:常州市同济中学 杨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