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技术赋能小学生数学学习,突破传统学习内容、资源问题等呈现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经历数字化学习过程,是常州小学数学“十四五”学科发展的目标之一。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缤纷夏日来临,5月27日,在美好的初夏时光里,常州市小学数学数字化学习研讨活动暨常州市丁志根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活动如约在线开展。本次活动由市小学数学数字化项目领衔人,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丁志根副校长主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蒋敏杰老师全程参与,并作活动主旨发言。
技术撬动课堂学习,展风采
数字化学习研究立足课堂,用生动的课堂学习,打开每个儿童的数学历程。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蒋文亭老师执教《球的反弹高度》,她将繁琐的实验步骤制成微视频,让活动要求更明确;活动过程中利用平板录像功能,让实验数据更科学;应用腾讯文档收集实验数据,让数据汇总更便捷,实验结果更直观。蒋老师整节课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信息技术为抓手,突破实验难点,让数学实验课充满探究的力量。
新北区百草园小学孙红婷老师执教了《圆的面积》一课,孙老师采用结构关联的方法,沟通了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打通圆面积的研究思路。在推导过程中,通过“geogebra”,呈现不同平均分的圆转换成长方形的过程,并用在线文档进行数据汇总,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利用中教云平台动手操作,体会“化曲为直”。孙老师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让数学课堂充满生长的力量。
视角剖析问题共振,促提升
两节课后,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的陈玉老师用《技术,让数学实践活动更高效》为主题,从微视频,让合作更有效;视频回看,让研究更精准;软件支持,让活动更高效,这三方面对《球的反弹高度》一课进行评课。陈老师结合教学现场指出,不仅上出了综合与实践课的味道,更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融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精准学习、高效学习。
百草园小学施佳丽老师用《创新“技术”应用,促进“课堂”转型》为主题,从适切利用geogebra,助力探究过程完善化;迁移运用在线文档,推动课堂高效化;创新引入中教云平台,实现学生思维可视化,这三个方面,对《圆的面积》一课进行主题评课。
观点展现专题思考,亮成果
新北奔牛实验小学张剑峰老师作题为《新技术:助力学生玩转数学》的讲座,分享了数字化技术拓展了学习时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数字化技术丰富了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品质。结合:“表面涂色正方形”等丰富的课例,展示了新技术使学习的过程个性化,使思维的过程可视化,使数学的教学精准化。讲座最后张老师提出技术的使用要适度,更要适切!
市小数数字化学习项目、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丁志根副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后期工作室、市级项目组将进一步围绕全市数字化学习推进的整体要求,细致思考并落实好“双减”背景下,借助工具来实现作业的变革。
蒋敏杰老师肯定了这次活动开展的高效性,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两位老师的课是站位高观点,落实低结构教学,好用、适用、零障碍使用技术,新技术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工具。他同时就技术使用的过程提出了两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一要关注到技术思维窄化问题;二要关注学习过程的精细化;提出两点希望:探索作业管理中对数字化技术运用和作业管理中线上线下融合性学习。
浅夏花正开,逐梦正当时。新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为我们的课堂创设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了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也为新课标下的数学课改插上了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