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幼小联合教研,把握衔接原点——市教科院开展全市“幼小衔接”专题联合教研
信息时间:2022-05-30     阅读次数:

   把握衔接的原点,了解幼儿入小学之前的发展水平是幼小科学衔接的基本前提。为帮助全市小学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园大班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准确把握大班末期幼儿各领域的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全市幼小衔接工作科学开展。5月26日,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常州市幼小衔接联合专题教研活动”。市、区教育局领导、小幼相关学科教研员以及幼儿园、小学校(园)长一起走进武进区新城阳光幼儿园,全面了解大班幼儿园的活动情况,针对幼小中的重难点问题开展研讨。

 

   全市部分幼儿园、小学教师,通过视频直播方式观摩了本次活动。本次会议由市教科院学前与小学教育研究所蒋敏杰所长主持,武进区委教育工委委员王荀慧致欢迎词,并围绕武进区幼小衔接工作相关经验作简要交流。

         

      

 

观摩游戏,捕捉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参会代表通过视频观摩的方式,走近新城阳光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户外运动和室内区域游戏现场。园所生态式的户外场地规划、多样化的户外器械准备,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运动及游戏需求,给予了幼儿开放性的游戏体验。班级中主题式的区域游戏开展、基于绘本的区域游戏活动拓展,低结构的游戏材料提供,支持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主动探索、建构经验。

   


专题分享,了解幼儿园多样活动形式

   为了让广大小学教师了解幼儿园的多元活动形式,新北区薛家中心幼儿园蒋文增老师、溧阳市实验幼儿园吴彩萍园长分别围绕《幼儿园的一日自主生活》《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进行了专题交流,在分享中,与会人员充分感受到幼儿园近年来课程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园所活动灵活的形式,丰富的游戏材料,一日活动的精心组织,呈现出常州幼儿在园所中自由自在的游戏、学习状态。

教学观摩,比较小幼教学活动之异同

   武进区新城阳光幼儿园执行园长吴珺珺、业务园长沈旦华围绕《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进行了专题分享及现场教学活动展示。从各个侧面解析了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特点,为后续幼小衔接“课程如何融合、资源如何整合、教研如何联动、机制如何创新”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操作路径。

   

经验分享,破解幼小衔接难点问题

   2022年5月,市教科院发布了《常州市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指导要点》,市幼教教研员张丽霞老师从指导要点研制的背景、定位、结构、内容等为大家具体解读,该指导要点从“心理准备、生活准备、学习准备、社交准备”四个方面为家长科学开展幼小衔接提供了思维导图和具体的、实操性的教育建议。

   新北区龙城小学李小艳校长围绕《双向美好,衔接有方》进行交流,分享基于家庭教育需求,构建家、校、园、社四位一体的稳固衔接环境的方法;指出要聚焦家校共育衔接点,树立科学的衔接意识;需优化幼小衔接适应课程,建构衔接评价机制,从而实现幼小衔接“减负增效”,形成教育合力。

    

总结提升,让幼小衔接“融会贯通”

   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朱洁如老师用“震撼”一词,对新城阳光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组织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幼儿园基于绘本研究及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探索成效进行了高度评价。朱老师用13个语文关键能力、22个结构化学习任务群,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小学语文学科围绕幼小衔接所进行的课程改革,她提出科学幼小衔接需用规范的标准(关键能力)来衡量和判别,并通过有效地量化测评帮助学生更好地衔接过渡。

   市教育局基教处孙静副处长对本次交流汇报和现场展示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各区合力推进“幼小衔接”工作中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探索出了以共同体为核心的“同心、同频、同行”三同幼小衔接的模式,彰显了常州教育人的行动力。同时也对今后的幼小衔接工作提出要求,需关注学习差异、学习方式、学习评价三方面衔接;要整合专业资源,充分发挥教研专家指导作用,走好“双减”第一步,将“幼小衔接”的实践探索向纵深发展。

   从幼儿园到小学,

   不是翻山越岭,

   不是跨越大沟深壑,

   而是儿童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聚焦“衔接”,聚力“贯通”,

   科学幼小衔接,助力儿童发展!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