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走进教学新时空 展现常州新风采——记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专题教研(高中化学)常州专场活动
信息时间:2022-05-30     阅读次数:

   5月27日下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的“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专题教研”活动走进常州,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网络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本次高中化学研讨的主题为“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整合教学研究”。

   江苏省教科院省教研员赵华老师全程主持了本次活动,活动中开设了两节研讨课,课题分别是《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课堂展示的两位老师分别是江苏省溧阳中学的王澄老师和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的谷莹莹老师。点评专家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的孙宇红老师和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的周存军老师。整个过程得到了全省高中化学教师的高度关注,近千名老师实时收看并进行了网络互动和交流研讨。

   王澄老师执教的是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 化学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单元复习课《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王老师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主题,选择苯乙烯为研究主体,围绕教学重点内容,设计评价任务,从李比希测定元素组成出发,测得未知有机物R的分子式为C8H8,对比苯乙烯和立方烷的球棍模型,设计实验鉴别未知有机物R的结构。对比苯和乙烯,再认苯乙烯的结构和名称。定向分析实验结果,完善苯乙烯的性质。在苯乙烯用途剖析中强化对有机反应类型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以“目标为先、评价为据、精设过程”,设计驱动型问题使学生“学会”,通过驱动型温柔使学生反思何以“学会”。

   孙宇红老师从四个问题入手对王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1、什么样的呈现方式是学生需要的?2、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喜欢的?3、什么样的应答方式是师生互长的?4、什么样的教师特质是学生期盼的?孙教授认为王老师有选择的加工使用教材,立足生产生活中积极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形成思维模型;设计与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相符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证据推理—构建模型(完成解答)—模型认知(解释结果)—反思运用;在主题式实验探究过程中,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设计开放灵动的问题,学生体验了能动脑动手动口的学习过程;学生期盼心心相印的教育,有趣的化学、有用的化学、能学得好的化学。

   谷莹莹老师执教的是高一必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电化学“的单元复习课《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谷老师采取翻转课堂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模式,巧妙设计了三条线索,能源线、知识线和能量线,以能源为话题,表面上以知识为主线,实际上知识仅仅是观念的载体,学生在对知识的复习中,不仅顺利完成了能量观的建构,包括能量本质观、能量形式观、能量转化观、能量损耗观和能量守恒观,而且明白了“宇宙中能量守恒,但能源有限”的科学道理及社会责任;整个课堂,谷老师始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并善于进行思维启发和哲学渗透,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周存军老师对谷老师这节课给予了高度概括,称之为“以大概念为引领的整合教学”。大概念是学科知识技能通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阶梯,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嵌入具体内容的固定锚点,是连接素养和内容的重要一环,以大概念为引领,进行育人载体的融合,体现的正是素养为本的单元教学。周教授认为谷老师能够围绕“能量”大概念,将多学科知识和各版本教材有效融合,把握学科育人价值的整体,精心设计教学线索,注重知识、方法、思维和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阶梯上升的问题串,启迪学生围绕能源不断深入探究;巧妙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单液和双液原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群;以翻转课堂为手段,注重基于学习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活动最后,市教科院高中化学教研员金剑锋老师指出,本次活动是常州市高中化学基于“学科育人场境下学科实践”主题,进行的“教学评一体化整合教学”的初步探索。他强调,教学是基于“学生的能力发展、观念培育和素养提升”来“设计教”、“放手学”、“适时评”的师生共同生命成长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常州高中化学教师努力打造基于复杂陌生情境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型。积极探索如何在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本原性、结构化、连续性的深度学科理解基础上,促进学生理解学科本质,认识化学;采用适切的学科方法,引导学生研究化学;积极进行学科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运用化学;在学生的自主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弘扬化学,从而达成国家对学科育人的新要求。

   省教研员赵华老师对两节展示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感谢常州高中化学教研团队提供的两节高质量的课例。他认为两堂课都是在整合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给全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