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围绕新课标组织了两次教研员主题沙龙研讨活动。本轮主题沙龙研讨由教科院规划办主任王俊博士主持,全体教科研人员集体参与。
5月11日,小学语文教研员朱洁如老师做了《小学入学适应期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的主题报告,她通过报告交流幼小衔接语文学习66天的全新打开方式,提出从“让儿童准备”转为“为儿童准备”的理念;5月18日,中小学音乐教研员王明霞老师以《立足素养以美育人》为题,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价值标准、主要变化与突破等方面进行了解读,提出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建议建立健全学校艺术表演、作品展示的专门场所,满足学校艺术教育“常演、常展”的要求;在教学课程方面,建议鼓励学校与校外机构合作,引进优质艺术资源,提升艺术教学的质量;中小学美术教研员车言宁老师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背景下美术教学的特征与挑战》为题,就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及特征提出改革美术教材、推动文化服务、振兴乡土文化建议,倡导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平台推广普及,为学生创造感悟美术资源的机会;中小学通用技术教研员范希亮以《义务教育艺术新课标背景下的影视学科教研工作的思考》为题,对艺术新课标中影视学科的教学内容、学业要求、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内容做介绍,同时就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工作部署,提出常州地区的各辖区要率先组建影视教研员队伍。扎实开展新课标相关培训,在影视等艺术学科建设中积极发挥教研的功能与作用;中小学道德与法制学科教研员戴慧老师以《新课标指导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为题,谈了新课标形势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一体化融合具体做法与已经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如何推进思政课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的一体化建设的设想;小学综合实践教研员孙美荣老师交流分享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常州实践》。她先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谈起,阐释了各阶段劳动教育的发展特征,介绍了常州推进劳动教育的“六个一”区域范式;信息技术教研员朱世周就“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新变化,追溯了从课程纲要到新课标变化的历史衍变,相比的几个变化,建议教育装备部门应大力支持学校相关器材设备的配备,完成跨学科主题活动。
两个阶段的主题沙龙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谈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使全体教科研人员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有了落实新课标的操作参照。
在集中讨论阶段,学前、小学教育研究所蒋敏杰所长认为,新课标的落实要关注适应性研究,关注阶段性、整体性与一致性的落实,实现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小学英语教研员黄小燕老师提出了综合能力到核心素养的变化,要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满足学生多种要求,强调教研员要从教研层面帮助老师理解课标,让老师掌握课标中的关键要素;幼教、特教教研员庄春梅老师就幼小衔接提出四个适应与四个准备,认为老师落实课标只有做到“心中有目标、手中有资源、脑中有课程、眼中有儿童”,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
整个沙龙研讨气氛热烈,各学科、各学段教研员取长补短,纷纷发言,为深度理解新课标提供不同的思路。潘小福副院长在总结发言阶段,充分肯定了本次主题沙龙研讨,给出了“怎么做好学科教研员”的建议,提供了“以成事出成人”的实践路径,提出各学科教研员要结合学科特点做好案例研究的基本思路,为编印义务教育新课标教师学习手册做好准备,立足常州,提出常州落实新课标的实践方案。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描绘了育人蓝图,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将以实际行动更好地组织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指导区域内和学校细化课程实施要求,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